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一枚標準吃貨,因為我對吃的要求很低,蔬菜清湯即可,甚至不能吃一點辣,經(jīng)常有朋友質(zhì)疑我去過那么多地方,怎么可能不吃辣?
我對辣這個味道是相當排斥的,即使在成都,重慶,貴陽等"重災區(qū)"出差,為了不吃辣寧愿啃面包,然而中國是個美食國家,怎么肯讓我啃面包生存哩,所以除了不吃辣,其實還是可以找到很多地方美食,品嘗到不一樣的菜肴。
比如螃蟹,無數(shù)人流口水的做法是避風塘炒蟹,然而我卻認為清蒸大閘蟹或者姜蔥炒蟹才是蟹肉最鮮美的表達。甚至我挺惋惜那被無數(shù)辣椒和蒜頭爆炒過的蟹殼,除了丟掉毫無意義了。
吃完了美食,對著多余的垃圾我時常有古怪的念頭,如蟹殼,它的花紋非常漂亮,并且細看左右圖案對稱得如同人臉,讓人禁不住聯(lián)想到中國臉譜。有了聯(lián)想,我上網(wǎng)一搜,居然還真的有人與我有相同的意念,一個小村莊的農(nóng)家大叔,甚至還癡畫成了專家。這一發(fā)現(xiàn),令我忍不住拿出畫筆來模仿。朋友笑說,我就是個強大的復制機,那雙眼睛看到了新奇美麗的東西便不肯遺忘。
我不但想畫,還想嘗試完成一個作品,于是首先選用清蒸過的大閘蟹蟹殼。清蒸對蟹殼的保存比較完整,油污也小,方便清洗殘余物,而大閘蟹的殼則比較接近人的臉型,方正之余略呈圓,起稿也容易。
這是我的第一個蟹殼畫,用的是丙烯顏料,小號勾線筆,完成后放晾通風處直至顏料完全干透,再抹上一層保護光油就大功告成啦,是不是很簡單好玩?
關(guān)于臉譜是有很多專門書籍去介紹的,其顏色勾繪一般以生活為依據(jù)的,如生活中常說人的臉色,曬得漆黑、嚇得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等,可以參考書籍里的資料去敲定臉譜色彩、線條、紋樣與圖案的基礎,但臉譜既然來源于生活,便是實際生活的放大和夸張表達,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修改,比如威尼斯的臉譜。我則比較偷懶,主要參考公園、餐廳、甚至路邊廣告里看到京劇臉譜去嘗試改造。
這是一只紅蟹的殼,形狀不同,于是臉譜的形態(tài)也隨之變化。京劇舞臺上幾千出戲,數(shù)不清的花臉角色,看來五顏六色,五花八門,但每個角色都有自己一個畫法的準則,比如關(guān)公,既然面如重棗,自然得紅臉上色,然后夸張的眉眼中加一些顏色和裝飾圖案,不過朋友們說這關(guān)公的嘴也太像兩把鐮刀了,哈哈。
這是花蟹的殼,有兩個尖尖翹,我覺得畫三瓦臉很有特性。紫色代表肅穆、穩(wěn)重,富有正義感。京劇臉譜經(jīng)常運用夸張和變形的圖形來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額頭和兩頰通常被畫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狀,再加上夸張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臉部效果,只是我不小心把鼻子畫得像只螃蟹般,這下我也不好意思說它是北斗星君的臉譜了。
這一個還是大閘蟹的殼,我畫了個大花臉,綠黃代表勇猛暴躁的綠林好漢,可惜這個綠臉程咬金又不小心被我畫成了小眼珠子,哈哈。
臉譜蟹殼畫完了可以用結(jié)繩掛起來當裝飾物,也可以用畫框裝起來掛墻上,看起來很有藝術(shù)魅力哦。我比較喜歡畫框,因為可以保存久些又不會把畫面弄臟,好吧,忍不住小得瑟給蓋了個印章就更完美啦。
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也算是一枚吃貨了,這些蟹都是我吃的,吃完了,還紀念著。
最后提醒一下有興趣制作螃蟹殼畫的朋友,在清洗蟹殼殘余物時最好用軟毛牙刷沾洗潔精仔細的洗干凈,洗完了重新再用洗潔精開的水泡一晚,第二天沖洗干凈后晾干一天,這樣的蟹殼就不會生蟲子啦,但蟹殼干了必須盡快畫上顏料,否則蟹殼放久了會干脆,畫上顏料等于有了保護膜,可以存放很久哦o(^o^)o。(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