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蠟蟬科(Flatidae)
簡介:蛾蠟蟬科(Flatidae)又譯作青翅飛虱科。
中文名稱:小青蛾蠟蟬
拉丁學名:Geisha mariginellus (Walker, 1858)
簡介:青蛾蠟蟬屬(Geisha)。照片中在我桌子上裝死的小家伙叫小青蛾蠟蟬,它還有一個比它大點兒的哥哥種叫青蛾蠟蟬,青蛾蠟蟬還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青羽衣。我們是不是也能叫小青蛾蠟蟬為小青羽衣呢?小青蛾蠟蟬全身水青色,從側面看,翅上緣呈銳角裝,下緣接近直角。小青蛾蠟蟬的脾氣很好,被騷擾時會以彈跳的方式逃離,不過它們大部分時候會乖乖的呆著,用手指輕輕觸碰,它們會在植物的莖稈上以繞圈圈的方式躲避。不過桌子上的這只,我真的只是看了它幾眼,輕輕的碰了兩下,然后它就“Game Over”一樣的倒地裝死,不跟你玩的樣子了。
參考資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atidae,https://zh.wikipedia.org/wiki/青蛾蠟蟬,http://blog.xuite.net/mbbrgs/twblog1/137793961
葉蟬科(Cicadellidae)
簡介:體長3-15毫米。單眼2個,少數種類無單眼。后足脛節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狀毛。后足脛節刺毛列是葉蟬科的最顯著的識別特征。該科昆蟲不僅危害農作物,而且還傳播植物病毒病。
中文名稱:二點黑尾葉蟬,臺灣黑尾葉蟬(雌)
拉丁學名:Nephotettix virescens (Distant, 1908)
簡介:黑尾葉蟬屬(Nephotettix),黑尾葉蟬屬的雄性和雌性的外形差別較大,雄蟲黑尾的特征十分明顯,翅膀中部也有黑點,雌蟲的翅膀沒有黑色的部分,只是末端顏色較淡。黑尾葉蟬屬和木葉蟬屬的翅膀中間都有一條斜溝。照片的中的黑尾葉蟬停在我桌子的臺燈上,第二張圖上面的圓圈是臺燈開關上的關閉標志,大概只有2mm左右的大小,因此照片中的葉蟬大概只有3mm左右的大小。黑尾葉蟬主要危害水稻,可是學校周邊沒有水稻田。照片中的葉蟬和一點黑尾葉蟬的雌蟲的匹配度很高,因此認定。
參考資料:https://www.cropscience.bayer.com/en/crop-compendium/pests-diseases-weeds/pests/nephotettix-virescens,http://202.116.160.98:8000/Course/nykcx/webs/siyan/yc.htm,https://baike.baidu.com/item/葉蟬
獵蝽科(Reduviidae)
簡介:獵蝽科(Reduviidae)也稱食蟲蝽科。獵蝽科頭較小,頭后有細窄頸狀構造,體長最大可達40mm。獵蝽科大部分具有捕食性,喜食行動不便的昆蟲,如棉蚜、薊馬、棉鈴蟲,嘴像鋼針一樣,可以扎進獵物的身體,吸取養分。獵蝽科多達7000個種類,分布在全世界。
中文名稱:黑斑褐獵蝽象
拉丁學名:Oncocephalus assimilis (Reuter, 1882)
簡介:蝽科是我最討厭的一科昆蟲,看到它們的樣子就覺得難受,應該是小時候被它們臭怕了,天然覺得惡心。在桌子上看到這只穿著馬甲,秀著肌肉,閑庭信步的很像蝽,卻又沒那么惡心的獵蝽時,就歡欣的拿起相機跟著它的步伐追拍。獵蝽的胸部較普通的蝽長,翅膀和腹部也較狹長些,看起來很適合沖鋒的樣子。普獵蝽屬(Oncocephalus)最大的特點是前足脛部十分強壯,像大塊頭的肌肉。前足脛部強壯的還有真獵蝽亞科(Harpactorinae)下的Sinea屬,以及瘤獵椿亞科(Phymatinae),不過它們的體形都比較奇怪,瘤獵椿亞科跟瘤子一樣丑陋,Sinea屬的背部邊緣有棘狀隆起。看到一個只像獵蝽,并且前足很強壯的蝽,身體沒什么特別的形狀,頭比較短,從普獵蝽屬中找種,肯定沒錯了。
參考資料:http://blog.xuite.net/blissful20140214/blog/203981270-黑斑褐獵椿象+Oncocephalus+assimilis+Reuter,+1882,https://zh.wikipedia.org/wiki/獵蝽科
竊蠢科 (Anobiidae)
簡介:竊蠢科(Anobiidae)又譯作標本甲科,屬鞘翅目(Coleoptera)長蠹總科(Bostrichoidea)。小型卵圓型;跗5節;前足基節球形,基節窩開放;后足基節板狀,有溝可容納腿節,幼蟲蠐螬型的甲蟲。一般為害干的動物物質與植物物質,比如煙草、中藥材以及面包餅干等。
中文名稱:鋸角毛食骸甲
拉丁學名:Lasioderma serricorne (Fabricius, 1792)
簡介:毛食骸甲屬 (Lasioderma)。這貨很能裝死,碰一下,就把腳收到腹部的溝槽里,縮起腦袋,比縮頭烏龜還烏龜,隨便別人再怎么動它、拿它,就是一副死樣。一開始以為是裝死縮起腦袋,后來等它活了,看他爬行,才發現,它真的就是把腦袋縮著貼著地面再走。這家伙很小,估計就2mm左右吧,比平常作業的手寫數字差不多大。仔細觀察,這家伙還有點兒萌萌噠,大大的眼睛,腦袋低垂,像小朋友受了委屈似的,雙手在胸前搓著,不知道放哪兒,等看到大人走了,又邁開步伐,開始活潑的蹦蹦噠噠了。身上有點兒毛絨,大概也是因此名字里帶了個毛字。據說這家伙喜歡偷吃餅干。看來,這個家伙是個喜歡偷吃東西,還愛裝死的小賊啊。
參考資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竊蠹科,https://war.wikipedia.org/wiki/Lasioderma_serricorne,https://zh.wikipedia.org/wiki/鋸角毛食骸甲
隱食甲科(Cryptophagidae)
簡介:又來了一只小甲蟲,和食骸甲差不多大,在2-3mm之間。不過這只細節丟失的比較嚴重,也沒有特別的標志性的特征,應該是屬于隱食甲科(Cryptophagidae)下的Atomaria屬的,但是Atomaria屬的種長得都大同小異,沒有細節特征分辨不出是哪一個種的。
參考資料:http://baza.biomap.pl/en/taxon/genus-atomaria/photos_tx/tr/y
切葉蟻亞科(Myrmicinae)
簡介:這只逗比螞蟻估計是看到宿舍的人回來的,嚇得不知道躲哪兒,于是有縫就鉆,結果就鉆到了鼠標墊下。身子在里面,腳掛在外面,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實際上早就被人看光了。這只可能是雙隆骨鋪道蟻(參照上一篇:福建東部沿海某鄉下幾種螞蟻和蜂的種類鑒定),不過很多細節都被它躲起來,不能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