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圖:白馬河畔的紫堇花)
咖啡與茶。一個西方人的最愛,一個東方人的情懷。
這兩種飲料,最大的共同之處,即是跨界性。一群朋友,來自四面八方,一壺春茶幾盤茶點,輔以蘭香琴雅,就是美好的時光。說起跨界性呢,讓人想起京劇《沙家浜》,一個小小的茶館,中共地下黨的同志、蔣家的司令、汪偽的走狗、還有日本人,都會來坐坐,輔以當時的政局,“人一走茶就涼”,演出了一出出精彩的故事。
咖啡的跨界性,更是天然的屬性。廢舊的工廠,路邊的民房,滄桑的歷史建筑,稍微用心改造,就可以冒出來一家咖啡館。大的如星巴克,咖啡陪你(“咖啡賠死你”),小的咖啡館星羅棋布,一個個充滿著情懷的味道。服務創(chuàng)業(yè)型的,有車庫咖啡。書店型的咖啡館正在進駐各大傳統(tǒng)shopping mall,分不清是咖啡館在賣書,還是書店在賣咖啡。售樓部在賣咖啡,情懷和生意互相促進。
位于武漢中山大道和南京路交叉口的物外書店,今年元旦的時候我進去參觀了一下,真的很不錯。一座殖民時期的老建筑,被改造成了書店,提供咖啡和簡餐,吸引了眾多讀者。
論起區(qū)別,咖啡似乎更傾向于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的注意力。這也注定了國內咖啡館的女性化傾向。畢竟,先要生存下去啊。而茶館,更多的服務于中年(油膩)男性,細節(jié)上更注意新中式風格。近些年來,茶館更多的向私人會所和隱形高檔消費靠攏,甚至還有會員制的茶館,非會員介紹是無法預約的。而咖啡和清吧,以民謠彈唱為紐帶,更容易融合一些。很多受不了酒吧聒噪的咖啡館老板,只能靠甜點外賣等其他方式賺些外快了。
然而說起情懷,咖啡與茶,就有著東西方不同的背景了。我本人一提起咖啡,首先會想到英國的貴婦人,用著精美的瓷器享受著曼妙的午后時光。以至于著名的咖啡器具品牌Wedgwood,成為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表達,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飲茶,更多的讓人聯(lián)系起宋人優(yōu)雅的生活,一柱香一曲琴,幾只仙鶴幾對汝瓷,似乎要成仙啦。
茶的種類繁多,咖啡一樣枝繁葉茂。咖啡可以壓力萃取可以手沖,飲茶可以煮可以泡。咖啡可以冷萃,茶可以冷泡(綠茶為妙)。咖啡可以放牛奶,茶還能放紅糖。咖啡產地豐富,茶一樣五湖四海。咖啡豆講究烘培,茶講究發(fā)酵。咖啡可以提神醒腦,茶可以禪來禪去……
最后,以一個禪宗公案結束本文吧:
以前,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到趙州,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趙州禪師說:“喝咖啡去!” 趙州禪師轉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趙州禪師說:“喝咖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