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有術||活頁本的使用攻略(下)

我們掌握知識的過程是要經過輸入(input)-重構(reconsitution)-輸出(output)這樣的流程。

輸入是為了廣泛且深入的吸納知識,拓寬自己眼界和深度。

重構是為了在大腦深入的思考激發自己靈感和想法。

輸出是為了再現自己思考整合后的內容,并將價值傳播出去。

要想完全掌握學到的東西三者缺一不可,就像學習之后,要采取行動去印證理論,又通過分享加深印象,傳遞價值是一個道理。

這便是我命名輸入本和輸出本的初心。

前幾天介紹過了關于活頁本的品牌,自己的輸入本的使用技巧和內容,今天就輪到自己輸出本的分享了。

裝飾與標簽的使用

裝飾

跟輸入本類似,在側面貼上了“out”的標識,并在正面用了同樣的裝飾。

標簽

輸出的思維導圖作為第一頁,緊接著是2017年的計劃導圖,寫著這一年自己大致的打算和要完成的事情。

反面則是自己對2016年的總結,有愿望清單的完成情況,有2016年的關鍵詞,有一年中大事件小成就的時間軸,以及小遺憾。

我希望認真的對待時間對待生活,所以這樣的期愿和梳理會讓我更明確知道,自己的所需所求和所缺,讓我樹立信心的同時更堅定未來的方向。

公司有規劃圖也有年終報表,所以我希望自己也是如此。不斷地折騰在前進的路上,也不忘回頭看看已走過的風景。

個人品牌

踐行行動派課程內容而做的規劃,學習,行動,分享并影響更多的人。

在學習行動派課程之后,就將此列為2017年的重點事項了,曾專門為思考它在圖書館閉關了兩天。

實際上,這就是根據課程筆記,而衍生出自己將來要為“小魚”這個品牌要做些什么的大致規劃。

剖析能力,分析愿景,了解輸出與輸入以及變現的方法途徑。自己也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盡管速度相比同期學員要慢很多。

生活起居

記錄生活作息,收集生活好物,開發生活樂趣

自始至終,我都認為自己是個很死板且無趣的人,小時候甚至看起來呆呆的,所以很羨慕別人將生活過得精彩,過得有滋有味。

于是專門列出一個分區,希望自己擦亮雙眼去開拓更多的玩法,去發現更有趣的東西,去源源不斷的提供新鮮感。

現在這里面還只是大學時期自己作息表的復盤,今后應該會有更有趣的添加進來。

手帳計劃

手帳體系、時間管理、計劃調整

(公務員考試復習計劃)
(前段時間自我整理的清單)

看的出來我是個非常喜歡做計劃的人,有好友曾跟我講:何必把自己的人生計劃的那么死,隨心所欲的多好。

但是后來發現不做計劃,我每天大概就只能追追漫畫,看看動漫,想著這餐吃啥下一餐又該吃啥去了。

這樣輕松嗎?當然既輕松又爽,但是這樣日復一日反而會變得更加的乏味。

我很懼怕過了很久,回首時是一望無際的空洞,更懼怕自己不知道當初是怎樣走過來的。

所以我選擇,按照自己計劃過著想要的一生。讓我的時間有所依附,縱使沒有完成,也不會丟失了方向。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有自己的手帳體系是在2017年,截止到現在已經更新到了第四版,將來還會繼續的調整下去,一切都是在動態平衡中穩定上升。

閱讀觀影

書評影評

(《月亮與六便士》)
(《皮囊》)

在沒買九口山影評書評本之前,都是將這些寫在活頁本上,后來就得自己并不適合九口山,就重新啟用了在輸出本上寫書評。

果然,還是更喜歡這種自由的寫作,九口山需要填寫的信息太多,反而約束了自己。

(《艾特熊和賽娜鼠》)
(《你的名字》)

自己也給這部分做了減法:只寫名稱,作者或導演,觀看閱讀日期,簡介,書評影評。

清單總結

自我總結和清單目錄。

(2017年書單)
(剁手清單)
(2017年的期愿)

寫清單總結,為的就是在自己路子走偏時,迷茫時,遇到困境的時候能夠在思考中得出答案。

偏外向型人,會在獨處思考中獲得能量,我大概就是屬于這種吧,所以這些看似不必要,甚至有些繁瑣的東西都是不讓我迷失的力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