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行動派??? 學習日記】
[打卡寶寶]:劉明納
[打卡日期]:2019/4/14
[學習內容]:
5分鐘商學院*微信禮儀
??[學習筆記]:
概念:微信禮儀
有必要搞那么復雜么?隨便坐不就完了,他們不會在意的。其實,我從Professionalism這門課學到最多的,不是“一輛出租車的七十二種坐法”。我從這門課中學到最多的,是這些職業化問題背后的思維方式:永遠要站在對方舒不舒服的角度考慮問題。
讓別人與你打交道的時候,感覺非常舒服,這就是職業化。我們把享受這種職業化,并給別人帶來舒適社交的人,叫做“紳士”。
互聯網時代的快速變化,給很多過去的“紳士”們出了難題。他們意識到(也許有的人其實還沒有意識到),在過去某個場景下的“職業化”行為,在新時代不但不禮貌,還造成了很多問題。
運用:理解不同溝通工具的特性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溝通工具的特性導致的。
電話,是一個同步獨享溝通工具。你愿不愿意和這個人溝通的決定,是通過按不按下“接聽”這個鍵來決定的。按下去了,就相當于同意分配一段獨享的時間給對方。然后,你們用“你好”、“你也好啊”來完成握手協議,在談話過程中,用“對”、“是”來確認收到對方的信息,彼此同步。
郵件,是一個異步分享溝通工具。你愿不愿意和這個人溝通,是通過回不回復郵件來決定的。就算你回,從收到郵件、到回復郵件,你的這段時間,是分配給很多人共享的。這段時間你可能一邊思考如何回復,一邊做很多其他事情。直到收到你的郵件后,對方才會再進行他的下一步,是異步模式。
所以,郵件、電話,有完全不一樣的職業化表現。比如電話要不斷說:是,對。這是為了讓對方了解,你一直在與他同步;郵件要標題、正文盡量觀點明確、邏輯清晰,在有限次的來回中提高效率。
微信是介于電話和郵件之間的溝通工具。如果用同步、異步的程度來排序主流的溝通工具,我會從高到低排為:電話、QQ、短信、郵件。準確地說,微信是介于QQ和短信之間的狀態。
你說他在吧,他可能正在走路。你說他不在吧,他可能正在微信上聊天。也可能,他此刻正在微信上聊天,一分鐘后他就要走路。所以,他回復你“在”好呢,還是“不在”好呢?萬一回復了“在”,然后開始走路,你下面的話沒人回復,你會覺得很不禮貌。如果回復“不在”,你會覺得這是幾個意思,明明回復了,還說不在?
所以,在微信上,很多人都對我說過,最反感那種“你好,在嗎”這樣的開場。這是因為,你在試圖用電話,或者QQ的“職業化”方式,試圖在微信里面表示禮貌,然后啟動一段鎖死獨享時間的溝通。
小結:得體的微信禮儀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說句“你好”,然后就以有事說事的心態,簡短地說清楚你想說的事情。這樣,給對方足夠的自由時間,來選擇要不要回復你,或者如何回復你。讓對方舒服。
所有的商業人士,都需要重新上一堂“互聯網時代的職業化”課程,理解互聯網時代,與客戶、伙伴,甚至是自己的員工打交道的方式。
[堅持習慣]:
學習+情緒管理
[今日感悟]:
用對方感覺舒服的方式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