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啥時候火起來的呢?大概是比特幣無預警地爆紅之后,人們看到一夜間幾十、上百倍的利潤,紛紛垂涎欲滴,都想再搞一個自己的“比特幣”,統一起來則有了“區塊鏈”的名稱。
雖然技術本身并沒有好壞,然而人心使用它的目的卻有優劣。
人心太多是以“暴富”為目的宣揚“區塊鏈”,故而區塊鏈社區的氛圍,特別功利。都說一枚硬幣有兩面,然因人心的功利,結果總是浮躁的那一面被暴露在外。
就我初步的理解,“區塊鏈”太多被應用在了“炒幣”,就像是限量版的匿名玩具。“限量”方便于起哄,“匿名”則留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
在稍微了解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大聲疾呼,呼吁人們要理性看待“區塊鏈”技術,千萬不要以一種投機的心態參與其中,不要借著技術的噱頭,玩忽悠與接盤的老把戲。那樣是有很大風險的,越投機,越風險。
后來發現是我多事了,不但多事還小瞧了天底下的英雄。
天下的豪杰們哪個不是智商過人,又怎能不知其中的風險?無非是龐大的利潤讓人瘋狂,莫須有的自信,豪杰們都相信自己是聰明絕頂的那個,能從千軍萬馬中殺出,成功找人接盤。
于是乎,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地“炒幣”,前景永遠只會光明美好,私底下則小動作頻繁。有負責攪渾水的、有負責拉客的、有悄悄退場的、還有負責提供基礎服務的,簡而言之,在同一個暴富的夢想支撐下,嫣然形成了那么一個產業,韭菜的培育與收割。
要不咋說人需要夢想,如果沒有,那就給你憑空制造一個。只是這憑空制造的夢想,究竟是會騙到別人,還是連自己也被拐了進去,我則不知。
心動了割韭菜的想法,就要作好自己也被割的覺悟。
說到這,我個人就特可惜簡書也搞起了區塊鏈,以“鉆”之名,搞了個“簡書鉆”。
雖然這簡書鉆搞得委婉,初衷或許是為了提升大家寫作的熱情,然而幣圈的英雄實在太多,所以我是越來越悲觀。
這一段時間下來,簡書給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就像是大學里衣著斯文的老師辭職下了海,在大冬天里站街吆喝賣豆腐腦,見誰都要笑臉相迎,莫名心酸。
以上是我對區塊鏈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我了解的也不多,不敢說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只是粗略地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仁者們自鑒。
化濁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