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鷹潭,龍虎山。幾十年間數(shù)不清造訪了多少次,出公差,陪客人,親子游,來親戚,每一次必不可少瀘溪河上飄一葉筏子,穿梭在山峰河谷之間。查看龍虎山旅游攻略,游龍虎山有三絕:道教圣地,古崖墓群和碧水丹山。比較下來,我獨愛“碧水丹山”的姿態(tài)萬千。
畢業(yè)工作后第一次來龍虎山,八十年代中期,是公干。早在1958年,江西省余干縣率先宣布消滅了血吸蟲病,毛主席夜不能寐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著名的詩句:“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由此,余江聞名于世。每隔幾年,世衛(wèi)組織就派官員來實地考察一番。
余江縣位于信江中下游,東與鷹潭市接壤。
余江考察期間,上饒衛(wèi)生局的干部說,在龍虎山瀘溪河沿岸有一個神奇的村莊,三面環(huán)山一面靠水,村莊有千年的歷史,然而很特別,村莊里沒有蚊子。他邀請世衛(wèi)的衛(wèi)生專家去實地研究研究。這是我第一次聽聞“無蚊村”,從而走進龍虎山。
我記得在一個野渡口,坐上專門為我們準備的竹筏,一路漂流,拐過幾道山崖,突然看見一棵虬曲蒼勁的香樟古樹,有人正在向我們招手。那時的無蚊村道路泥濘,“干打壘”的土胚房斷垣殘壁,村民衣衫襤褸,面對一群外來的人面無表情。三四十年過去,如今的“無蚊村”是龍虎山旅游的一個必刷景點,村口豎起了青石牌樓,村舍早已改頭換面,家家戶戶黛瓦馬頭墻,民宿農(nóng)家樂遍地開花,一派桃源氣息。
此番,應(yīng)朋友的約請,欣然重游龍虎山,不再有興致去爬山涉水,只想在瀘溪河畔靜靜呆著就好。看夕陽中山崖倒映在如鏡的水面,在晚霞的映照下走過那座五顏六色的浮橋。待到夜幕降臨,與朋友們把酒言歡,品嘗著地道的當?shù)孛朗常簽o溪河的魚,天師府的豆腐,小溪流里的螺絲,山野里的石雞。當然也不能漏掉最具江西特色的炒米粉。江西菜濃油重辣,投身做江西人這么多年,終還不能被朋友摟著肩,喚我一聲“老俵”,實在也是遺憾。
最欣喜的是,夜宿仙水巖林間小木屋,前門是河水擁住遠處的山峰,后窗有溪水潺潺流過。遠離了城市的喧鬧,褪去了所有的盔甲面具,在這靜謐的夜里,和風伴著微醺,無思無想無語。第二天,當太陽升起,憑窗梳妝好自己,再一次走過好運浮橋,漫步桃花洲,探尋仙桃石下人跡罕至的古橋,遠望滿布懸棺的崖壁,玩味崖壁上摩崖石刻“玉壁凌空”,分明看見崖洞里的廟宇“飛云閣”刻滿了歲月滄桑的痕跡。
朋友是土生土長的鷹潭人,經(jīng)濟大潮中長袖善舞,赴深圳創(chuàng)家業(yè)辦公司,早已衣食無憂。然一顆游子赤心,總想著要為家鄉(xiāng)建設(shè)再添一把火,每每盛情相邀,讓給出點子搞策劃,我何以有此大才?最簡單的,也許我能信手拈來的,就是給龍虎山的“碧水丹山”作個推介詞吧,也算交了個小作文:
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它是由晚白堊世陸相山麓洪—沖積扇塊狀紅色砂礫巖組成的丹霞山體,山塊離散,峰林渾圓敦實,秀美多姿。
瀘溪河是一條流貫龍虎山的骨架水系,河水奔騰西行,流域內(nèi)計有近百座山峰匯聚兩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稱為“仙水巖”的24座山峰。
龍虎山漂流從正一觀到仙水巖景區(qū)的仙女巖碼頭,七里山水七里畫屏:云錦峰,道堂巖,仙菇石,蓮花石,僧尼峰……,竹筏順流而下,便有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絕美畫面。漂流終點,一座五彩斑斕的好運浮橋?qū)⑾伤畮r連著桃花洲。
桃花洲是景區(qū)的核心觀摩區(qū),在這里,可以觀看對岸山峰絕壁懸棺“升棺”表演,可以領(lǐng)略依崖洞而建的佛教廟宇“飛云閣”的恢弘氣度,還可以鑒賞崖壁上的摩崖石刻“玉壁凌空”(據(jù)說是瀘溪河上清桂洲村人、明嘉靖十八年(1539)內(nèi)閣首輔夏言的手跡)。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山有水的地方便是人間樂園。龍虎山的碧水丹山,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美的享受,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在與山水自然的對話中,找到了人格美與自然美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做個仁者,像山一樣穩(wěn)健而胸懷大度;做個智者,像水一樣靈動而淡泊明志。
朋友做的是文旅這行當,他說,這段可以作為他們龍虎山旅游宣傳片的文案,如若如此,幸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