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題記:人生面臨許多選擇。選擇愛國,就選擇了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 ? ? ——朱朱哥弟
楔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夏季某日,在一片明媚陽光掩映下西太平洋深處,某國軍事基地的一間秘密審訊室內,低矮、陰暗、潮濕。
昏黃的一盞煤氣燈下,映照出一對古怪陰沉的背影。
“親愛的布朗先生,我三番五次提醒過你,這個女人的身價勝過千軍萬馬,我們要給她留出足夠時間,足夠耐心,讓她思考,讓她選擇,難道金錢和自由比起她貧窮落后的祖國,在她面前沒有任何誘惑,只要她被我們所控制、利用。”
頭戴禮帽,身材臃腫,右手握著含在嘴里的一支煙斗的男人,牛仔帽檐遮住了半邊臉,在煤氣燈昏黃色調里,看起來陰陽怪氣。他正在厲聲訓斥一個瘦高個子,激動地使左邊胳膊上下不停揚起。
“對了,你剛才說什么?她咬舌自盡!不,布朗先生,但愿是你偶爾神經質,胡言亂語,也許是我的聽力出現障礙,不是嗎?我們要的不是一具冰冷的尸體,你是知道的,爭奪外太空技術和資源對我們這些自由燈塔精英們意味著什么,money(金錢)、market(市場)!現在讓你的笨蛋下屬搞得一團糟。”
瘦高個子雙腿并攏,立正,緊張地說:“將軍,這個中國女人同那對中國夫婦一樣,軟硬不吃,寧死不肯透露一點,但脆弱肉體終究是沒法與我們自由世界的鋼鐵對抗。我這就安排下屬把她的丈夫抓起來。”
艾克森狠狠吸了幾口煙斗,無奈聳聳肩,沮喪地說:“岳冠華只不過是一個書呆子,情報局已經證實。”
艾克森忽然又要開始對情報局抱怨了。
“布郎先生,不得不承認,這次,我們失敗了。”艾克森攤開雙手,頭搖的像個撥浪鼓,無奈地說:“情報局的先生們都是一群飯桶,巴掌大的地方,海陸空幾道封鎖線形同虛設,讓岳冠華攜帶他的女兒,享受著風和日麗的太平洋暖流,乘坐伊麗莎白號郵輪正在回到中國的大海上!”
“將軍,要不要請示總統先生。”瘦高個子湊上跟前說:“調集空軍海上攔截,決不能讓岳冠華帶著秘密離開基地,讓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撈了便宜。”
“NO、NO,沒腦子的家伙,伊麗莎白號已經到公海了,空軍攔截,有損我們自由世界的聲譽,會給那些與我們敵對國家留下攻擊我們的把柄,還是從長計議吧。”艾克森示意瘦高個子靠近些,對他耳語一番。
公派留學A國的夏文華、柯大君夫婦在實驗室,利用宇宙飛船采集火星星球表面礦物樣本,發現一種與地球人不同的生物免疫系統,這種系統可以植入人體,改變其DNA遺傳密碼,延緩衰老,理論上人類壽命平均年齡可達千歲,其成果在《自然》雜志發表后,成為當時最具有價值的科研論文,受到各國政治家,及人類學、生物學和經濟學家等高度關注。
正當科研項目申請A國注冊關鍵時期,夏文華、柯大君夫婦卻離奇失蹤,史稱“夏柯事件”,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
緊接著,合作伙伴,國際知名教授岳冠華的夫人——歐陽香琳女士被A國情報局秘密逮捕,軟禁在與世隔離的太平洋某島國秘密軍事基地,受盡凌辱和折磨,咬舌自盡,暴尸街頭。
01
滴答、滴答、滴答,“當、當、當······”在會客室的東墻角處,一座西式中世紀時期的古老立式時鐘敲響了晚上7點的鐘聲,夫人柯大君從臥室裝扮一番出來,1米65的個頭,40歲的模樣,一襲湖藍色的中式旗袍,把她肥胖適中的身材襯托的十分雅致,齊耳短發下一雙烏黑的眼睛,在一條潔白的阿爾比斯綿羊毛編織的圍脖陪襯下格外明亮。
她正要出門,晚上8點鐘要參加一個濱海學院的學術沙龍。
“老夏,晚餐都準備好了,路上一定會堵車,我來不及吃了,你先用餐,不用等我!”柯大君順手拿起茶幾上的公文包,穿過走廊,急匆匆走向地下車庫。
“別著急,還有時間,你腸胃不好,一定在速食店吃點東西!”夏文華連忙囑咐著。
一聲汽車馬達的轟鳴聲,接著是汽車喇叭聲,汽車漸行漸遠,消失在晚霞的暮靄中。
今年50歲開外,中等個頭,身材偏胖,完全謝頂的夏文華教授是國際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地質學家,還是一位天文愛好者,現在在A國濱海學院任微生物教研室主任,兼任博士生導師。
用過晚餐后,夏文華仍然保持著中式習慣,洗碗、拖地,把廚房收拾的干干凈凈。
夏文華身著一件白底藍花睡衣,打開電唱機,從抽屜里取出一張梅蘭芳先生的唱片——《霸王別姬》,悠閑地坐在沙發上,嘴里跟著唱片哼唱起:“虞姬(唱):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涂炭,只害得眾百姓困苦顛連。項羽(唱):槍挑了漢營中數員上將……”
突然,屋內會客室、過道走廊壁燈的燈光全部熄滅,頓時,黑乎乎一片。
夏文華一愣神,自言自語道:“停電了!”
夏文華起身,摸摸索索找到手電筒和蠟燭,用火柴點燃蠟燭,會客室重新有了一小片亮光。
忽然,從地下車庫似乎傳出一聲沉悶異樣的聲響,聲音很大,仔細聽,再聽,又沒有了動靜。
夏文華一只手拿著手電筒,用一束手電光照亮指引著,一只手拿起一根棒球桿,扶著墻壁,穿過過道走廊,小心翼翼走向地下車庫。
棒球桿是備用自衛使用的。
因當地治安狀況很差,加之華人居住社區常常遭受當地白人小混混騷擾,夏文華住所及車庫四周都加裝了鋼筋鐵絲網防護欄,一般人沒有特殊裝備是輕易打不開。
莫非是柯大君回來了,這么早,不對,也不該這么早,那會是找不到食物的夜貓野狗,還是什么東西?
感覺是一個硬物擊打了夏文化的頭部,夏文華頭翁的一聲,一個跟頭踉踉蹌蹌跌倒在水泥地上,棒球桿甩出好遠,他昏迷過去。
過了好久,夏文華醒了過來,發現自己被捆綁在木質凳子上,頭上罩著黑色頭套,身子被兩名男人左右摁住。
“你們是誰,為什么綁架我?”
身邊的男人默不作聲。
“我只是個教授。我不認識你們。”
身邊的兩個男人一動不動,仍然保持沉默。
“你們要錢,我有,不能傷害我。”夏文華此時感受到了恐懼的威脅。
夏文華甚至能聽到面前有個女人的抽泣聲。
“文華,我們被綁架了。”柯大君也被捆綁在椅子上。
“大君,怎么是你,你不是去參加學術沙龍?怎么也會……”夏文華感到極度恐慌起來。
夏文華聞到了一股濃烈汽油味道,有人將汽油澆到柯大君的身上,然后就是聽到柯大君破口大罵:“畜生,你們不能這樣對待我們。”
“求你們放過我的夫人,她是我的教學助教,她什么也不知道,你們沖我來!”夏文華朝那兩個男人哀求道。
”你們要錢,我有,我還有存折、股票,你跟我去拿,對,我家里面的所有東西,包括房產、地契和小汽車都給你們,求求你們放過我們!”夏文華感到絕望透頂。
“嚓”一聲響,身邊有個男人打開打火機,一個火苗在夏文華眼前畫了一個圈圈后,將點燃的打火機拋向柯大君。
02
夏文華、柯大君夫婦是世界著名微生物學家、地質學家,也是一對天文愛好者,對火星探索抱有極大興趣。
從火星上采集回來的礦物樣本中,科學家們發現一種新的微生物,夏文華把它命名為“火星新微子”。
“火星新微子”不僅具有兩套免疫系統,還是一種雌雄同體的微生物,類似于海蛞蝓這種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是第一次在類行星上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微生物。
研究表明,海蛞蝓是動物界一位絕頂聰明的“偷竊獵人”,它海底棲息,身體裸露,以藻類為生。看上去從其吃掉的藻類身上獲取了令這種技能成真的基因。利用“竊取”的基因,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這一過程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火星新微子”就具有海蛞蝓一樣的特性,自身基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這一發現,讓夏文華感到十分吃驚。
他想,是否意味著,火星上存在過像湖泊和河流一樣的環境,有藻類生物群體生存,再大膽設想并推論,火星上存在生命不是難以置信,而是事實,人類科學探索火星的目的,就是有一天登上火星,繁衍生息,這一成果必將引起世界科學界的巨大轟動。
“同學們,你們可以無限想象一下,當地球上70億人口,不再為糧食爭奪而發生戰爭,依靠太陽進行光合作用,就可以獲取自身活動的所有能量!”夏教授給教室內30多名學生描繪未來人類的發展前景,引起哄堂大笑。
“夏教授,這一天真的會到來嗎?”一位名叫米勒的歐洲留學生女孩好奇地提問。
“相信科學,真的會有那么一天,人類就會與日月共存。”夏教授用耐心而肯定的語氣回答。
“夏教授,世界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些人要移民火星嗎?我們在學校學習還有什么意義?人類生存還有什么意義?”來自非洲大陸的大男孩史蒂文表示質疑,并大聲說話提問。
“夏教授,問一個問題,有一天,人類不需要從糧食中獲取能量而很好生存,到時候,還會有國家嗎?還會有剝削和壓迫嗎?美元還有用嗎?西方國家會答應嗎?”站起來提問的,是一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二十幾歲的年齡,大高個,他叫閻兆雄,文質彬彬,風流倜儻,金絲邊眼鏡下,隱身著一雙明亮狡黠的眼睛。
閻兆雄是A國安插進濱海學院的一名情報局特工人員,目的就是監視像夏文華這樣優秀的亞裔科學家和學者,一旦他們有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發現,立刻通知A國情報機關,防止這些具有世界領先的科學技術流出A國,而只能由A國或者他們朋友圈里面的同盟享用,用以獨享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獨霸天下。
這些為什么,應該是政治家們所考慮的問題。
夏文華教授暗暗思考。
一連串“為什么”等問題,實在讓人是燒腦,讓夏文華教授也措手不及,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夏文華想,這項技術,如果被別有用心的國家或者利益集團所控制,進而作為爭奪世界霸權,奴役世界人民的工具,我們這些科學家豈不成了人類的罪人。
對這個紅色星球——火星無休止探索,究竟會給人類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災禍。
人類歷史大多始于農耕文化,從那時起,存在于地球上的人類與火星關系源遠流長。古希臘人把火星作為戰神阿瑞斯,而在北歐神話里面,火星是戰神提爾。而古羅馬人繼承了希臘人的神話,將其稱為"戰神瑪爾斯”。
可是在希臘人之前,古埃及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
可見,火星與糧食的關系非同小可。
夏文華想,莫非是火星對人類的眷顧和拯救,讓人類不在因為糧食問題而發生戰爭,不在因為糧食問題而饑寒交迫。
然而,在中國東方文化中,火星并不是讓人羨慕和待見的星球。火星在中國古稱"熒惑星”,火星呈紅色,熒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著火。它的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運動,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對火星無休止探索,究竟會給人類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災禍。
每每想到這個問題,夏文華教授也感到不寒而栗起來。
(小說純屬虛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