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家莊回北京后一直都在上班,直到今天才有時間停下來準備沙龍的事。剛剛看了2015年3月上海的演講師視頻,思緒又回到了不久前剛剛結束的講師班課堂上……
這一個月是我過去一年里所見所聞最豐富的一月。從14號參加正課到決定參加的講師班。如果說14號的正課是我拖延一年遲到的約會,那30號的講師班就是我約會之后閃電墜入“愛河”的證明。
在四天的正課里,每天都有收獲每天都挖掘自己更深一點。一直覺得對自己成長和對人性的了解是我所熱衷的,但后來我才發覺自己過去那些年自以為是的“了解”都不及這四天帶給我的沖擊,我以為已經看清了自己,原來內心深處還有你不曾察覺的秘密,就如每天告訴自己面對陽光就看不到陰影一樣――但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楊老師說過,你心里沒有的東西你看不到。而另一種情況卻是:我們看不到自己眼里已有的梁木。或許是一樣的道理。
性格色彩帶給我的沖擊表現在最后一晚寫作業時的暢快淋漓。當一件事帶給你震動,帶給你破繭后的欣喜和激動時,背后的的動力是你所不能想象的。 記得剛看樂嘉老師的書時他說要當性格色彩的 送奶工,當時我不理解,甚至覺得滑稽――憑什么大家要通過性格色彩才能認識自己? 而今親身經歷過后,我才真正感同身受。黃帝內經里有這么一句話: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說的是高明的醫生是在病情未發作時便能鏟除病因;而醫術高的醫生是醫治重病的人,給藥治療。 ? 我們為什么不在健康時就懂得保養而要待病入膏肓時才病急投醫?同樣,我們為什么不現在就掌握性格色彩這個簡單的心理工具去幫助更多心靈困頓的人,矛盾滋生的家庭?以避免一個個悲劇發生。
我不知道樂嘉老師是不是本著做 上醫 的使命而孜孜不倦地走在這條路上?傳道也好,送奶也罷,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讓愛,和諧,溫情,希望包圍我們自己和周圍的人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業與慈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