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課上,下課前十分鐘,要求學生根據電子屏幕上的漢語,默寫英語詞匯。
我在教室的過道巡視,發現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女生琪,將筆記本就墊在手肘邊的一摞書下,只露出幾行,邊看邊寫。我不動聲色,只是在全班同學面前提醒,若默寫不過關,只要及時訂正好,可以補救,不要弄虛作假。但是,留著齊肩頭發的女孩,好像沒有聽見似的,仍然我行我素。
我的心中,怒火中燒,恨不得馬上將女孩的默寫紙撕了,把女孩拉上講臺,一頓臭罵。然后,責令她寫檢查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檢討,下次不再出現這種舞弊的行為。
但是,我強行控制了心中的憤怒,不是對學生不負責任,而是想起創辦昆明丑小鴨中學的校長詹大年說過:切忌在有情緒時批評孩子。在發泄情緒時,批評只會火上澆油,往往成為悲劇的導火索。
但是,不能袖手旁觀,不管不問。下午自習課上,請課代表把小琪叫到辦公室。
這時,我心情平靜,神態自然,微笑著對琪說,今天中午的作業做得很好,正確率很高,最近在學習上還有什么問題嗎?小琪有些靦腆地說,目前詞匯背誦有些困難。我接著問,晚上有時間復習英語嗎?小琪搖搖頭說,我媽規定我晚上回去做數學和物理題,這兩門是我的薄弱科目。這下,我明白了。小琪在學習上不是那種偷懶的孩子,只是最近學得比較累,沒有時間復習鞏固。
我繼續問,早讀課上,有沒有察覺到老師關注你呀?小琪難為情地低下頭。我沒有多加責怪,只是送給她一句話:“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誠實為上策).”小琪默默地點點頭。接著我拿出早讀課的默寫內容,讓小琪重新背一遍。最后我鼓勵小琪繼續努力,爭取進入班級前十名。小琪有禮貌地說了聲“謝謝老師”,愉快地回了教室。
如果在教室里,對著犯錯的孩子大聲訓斥,她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青春期的女孩,被當眾受到批評,會不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會不會感到羞恥,無地自容。也許,沖動之下,女孩會作出傷害自己的極端行為。所以,不能以發泄情緒作為批評的目的。
那么,教育工作者為什么批評孩子呢? 詹大年校長說,我們要以糾正錯誤、建立關系、傳遞善良為目的,讓犯錯的孩子意識到,老師是在善意提醒、給予希望、幫助他/她遠離錯誤,而不是指責、輕視,甚至妄加評價。
如何批評學生,曾有過這方面的教訓和反省。
多年前,開學不久,當了一段時間的高二代理班主任。新組合的班級,不太熟悉,但聽以前的老班主任說,我班有一位讓人棘手的學生小展,高一時屢次違反校規校紀,在整個年級小有名氣。
一天中午,我在宿舍剛要吃午飯,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我家孩子被同學欺負,你們老師是怎么當的,是怎么管教學生的?”一位中年婦女在電話里怒氣沖沖,興師問罪。得知是小展的媽媽,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我問孩子怎么樣了,小展媽媽說孩子中午一回到家,就叫頭疼。小展媽媽喋喋不休地在電話里抱怨:“我家孩子成績不好,被老師歧視,被同學瞧不起,你們老師也不管管?”我不知不覺也被燃起來:“十六七歲的學生,上午第四課后發生糾葛,老師總不能二十四小時看著吧。更何況,一個巴掌拍不響。”
正是最后一句話,捅了馬蜂窩,對方不依不饒:“你老師怎么說這種話,是我家孩子有過錯嗎?你們老師一直對他有成見。我要你們老師陪我家孩子去醫院檢查,負責賠償損失……”
掛了電話,沒心情吃午飯,直接去教室。通過調查,原來是班里的幾位男生打鬧,你說我一句,你罵我一句,然后互相推搡。小展先發出挑釁,罵了班上的某個同學。這種紛爭,那幾位男生寫下了詳細的過程。后來,小展的確被母親帶到醫院檢查,其實,結果出來,一切正常。
現在反思,無論家長怎么發火,老師都必須保持冷靜,不要發表任何評價,應就事論事,不譴責,不侮辱。詹大年校長提醒老師,我們要堅定地與孩子站在一起,把錯誤放在對立面。
即使某些家長可能心情急躁,說了一些不中聽的話,老師首先有共情心理,安慰家長:你不要著急,我們會進行及時調查,現在當務之急,先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確保孩子的生命安全。這樣,一可以緩解家長的激烈情緒,二確實從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讓老師與家長站在同一戰線上,聯手解決問題。一旦發生意外,首先不是追查誰對誰錯的問題,而要分清輕重緩急。等危機警報解除,再仔細調查具體原因所在……
所以,發現學生犯了錯誤,先冷靜思考,選擇使用怎樣的批評方式,“和諧的批評讓孩子感受和諧;善良的批評傳遞給孩子善良;蠻橫的批評讓孩子學會蠻橫。”
智慧的批評是一種藝術,傳遞的是一種尊重,一種善良,一種關愛和一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