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里有個小群,只有四個人,陳老師、大狀、霖子和我。群名叫“同桌的你”。本來群里一時興起,相約上周末來這玩,然而最終因為一些抽不開的事兩個人都沒有時間,于是這次只好作罷,笑說大概要等下雪來了。? ?
雖然沒有和朋友們同行,我依然去看了看楓葉銀杏,拽了凱文一起。楓葉還沒有完全開成紅海,看過去黃綠紅相接也別有一番風味。走近里面,地面上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一片黃。人群中看到一對母女,寶寶拿著相機,媽媽蹲地向上拋起落葉,孩子咯吱咯吱笑。我很想拍下這個溫馨的畫面,然而手機提醒我內存不足無法拍照....
風鈴的主意還是蠻吸引游客,紛紛駐足拍照,或跳躍或踮起腳尖,無論大人小孩。我想,其實不論年紀多大我們心里還是有個孩子。坐在一邊休息的時候,我喜歡四處亂看。我看到有些爺爺輩的在作畫,奶奶負責遞顏料,這么一遞一觀察,竟也讓人好生羨慕。幾個學生模樣的一起拍合照,伸著自拍桿,各自做著搞笑的表情,好不快樂。我又想起了我的這些同桌們來了,我們還會這么搞怪合照嗎?
葉子綠了又黃,我們是不是漸行漸遠了?
還記得那會兒做同桌的時候,我們上課說話打瞌睡,下課八卦電視劇。我好像瞌睡最多,梅姐常提醒我“老師來了!”我好像還蠻不安靜,靠霖子坐的時候也喜歡講話,因此班主任把大壯和霖子換了位置;我們坐第一排,課間擦黑板只能拿起書擋在頭上防吃了一頭的粉筆灰;靠著梅姐每天中午回家吃飯的半小時我大致追完了那部電視劇,叫 至尊紅顏。
我們平時都有聯系,我也不知道這種感慨來自哪里,或許真的因為這滿目秋黃的景象讓我敏感起來了。
微信群取這個名字和電影“同桌的你”并沒有什么關系。對于電影我并沒有很大感覺,因為我的高中我的同桌完全不是電影中那個樣子,別說同桌了,放眼全班全年級,都沒有林更新這種顏值的。(就算有,那時候的我們估計也不懂欣賞)。 所以這名字也就是比我瞎起什么“F4”“四只仙女”等好像多了些情懷。微信流行后,幾乎就舍棄了QQ。我暗自希望,這個群會一直熱熱鬧鬧。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不知道多少年修得同桌而習,我很感謝有他們存在我的青春,也祝愿我們到時候能一起跳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