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兒童時期受到了情感忽視的人,內心因沒有足夠的營養補給、正向的反饋,往往會有一個缺口,雖然它不易被察覺,但卻會真實的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
情感忽視在現實的表現特征主要就是空虛感、自我約束能力差、奇怪的負罪感、羞恥感及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這些現象背后的痛苦,我深有體會,也深感困擾。
所幸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中,覺知到了這個問題,有了重拾自我的可能。
想要重拾自我,就意味著要做出改變。比如:一是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準確的識別它;二是平心靜氣的接納它;三是給情緒歸因,找到情緒產生的根源;四是行動,立馬針對原因做出改變。以上是書中分享的“IAAA四步驟法”。
事實上,這對于一個成年人,尤其是對于一個媽媽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你的改變勢必會影響到家里人,能得到支持是幸福的,大多數會得到反對或可能不理解。
因為我們的改變首先必須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主動去關愛自己,或許這會讓家人很不習慣,進而提出意見或異議。但即使沒有人理解和支持,我們也要堅定自己的改變,要學會自信而平和的說“不”。
關心自己、感知自己、表達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堅如磐石,只有先讓自己越來越好,自己的生活和身邊的人才會越來越順遂。
如果沒有人可以傾訴,或者在改變中沒有人給予正向和積極的回應,不妨把自己的情緒及想要實現的目標寫下來,轉化為文字,或者用讀書、學習、冥想、唱歌等自己覺得合適及舒服的方式把情緒表達出來。
只有先接納了情緒和問題,才有可能化解它,自我傾訴、自我調節、自我療愈也是一種辦法,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直接面對它,不懷疑、不放棄,堅持不懈、思路清晰、始終如一的努力往前,慢慢填充自己的內心,讓它一點點強大起來、蓬勃起來。
向上向好的路總是不容易走的,但只要不放棄,在艱難的努力后,終會迎來人生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