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間里,用生銹的器具做手術的人
本書開頭先通過22個問題的,來看一看你是不是一個被忽視的“孩子”
作者沒有上來就批判忽略孩子的家長,而是讓大家用開放的、接納的態(tài)度來面對,不必內疚[太陽][太陽][太陽]
造成情感忽視父母類型
1)自戀型父母
(孩子再去百般地討好,百般地求饒說,我錯了,我改了,父母依舊不為所動!)
2)專制型父母
3)放縱型父母
4)離異/喪偶型父母
(最近喪偶式婚姻、喪偶式教育比比皆是!)
5)成癮型父母
6)抑郁型父母
7)工作狂父母
8)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
(大家應該經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開始操持家務、照顧生病的奶奶、爸爸。我們一直都覺得這樣的孩子太懂事了!可是作者寫到這些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特別容易崩潰,他會容易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因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沒有得到的,他身體內得到的愛是根本不夠的。@這點真是從未想到過的)
9)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
10)反社會型父母
11)孩子即父母
12)都是為你好父母
[炸彈][炸彈][炸彈]那么被忽略的孩子會?
1)?空虛
2)反依賴
3)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
4)不同情自己
5)負罪感
6)認為有致命缺陷
7)自我約束能力差
8)自殺
[閃電][閃電][閃電]如何改變呢?
學習?監(jiān)控自己的感覺
就是重視自己的情感~
?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延伸,當作是自己的工具,當作是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人!共勉
成長的很多困境,其實都源于早期和父母之間(或重要養(yǎng)育者)情感聯(lián)結的缺失:
比如長大后,你既無法依賴別人也總學不會愛自己,自我評價低,深信自己有致命缺陷、不值得別人愛,以及感到空虛,情緒不定、易怒等,這些都和你童年受到的情感忽視有關。
作者韋布博士是“童年情感忽視”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他認為所謂情感忽視,是指父母可能給了你充足物質生活,但卻也忽視了與你之間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xù)的關注。
通過本書,你能知道童年情感忽視源于父母的哪些行為,由此會對你造成哪些負面影響,以及最后你該如何重拾動力,提升自信,學會關愛自己。
如果你是深受情感忽視之害的成年人,那這本書可以幫你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養(yǎng)的情感技能、走出情感真空,幫你學會自我關懷,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如果你是父母,那這本書能幫你矯正自己的養(yǎng)育行為,終結代際惡性循環(huán),撫育出情感成熟、心智健康的孩子;
如果你是心理咨詢師,那這本書能提供有效工具和操作方法,讓你更理解這些深受情感忽視之苦的來訪者。
總之,因為童年情感忽視,你總是會忽視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切實有效的自我關懷方法,有很多實操表格和工具,你都可以拿來上手練習。
作者:喬尼絲·韋布
童年情感忽視領域開創(chuàng)者,臨床心理學博士,臨床執(zhí)業(yè)近30年。目前在馬薩諸塞州列克星敦開設私人診所,專門治療個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視問題。
著有多部暢銷書,包括《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被忽視的孩子2:改善你與伴侶、父母和孩子的關系》等。
精 彩 選 段
1.如果孩子不能確信自己對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經常因為自己對父母關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將會成長為一個忽視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2.沒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間里,用生銹的器具做手術的人。細思恐極。
3.作為孩子,他們像小電腦一樣,接受來自環(huán)境的反饋,存儲在記憶中,結合各種各樣的反饋,發(fā)展出一整套對自己的技巧、天賦、缺陷和不足的認知。
4.每個情緒都承載了身體想傳達給我們的信息,無論看起來多么奇怪。這本書會讓我們了解一個新的心理學現(xiàn)象。之前我們從來沒有涉及過,叫作情感忽視。
可能對孩子照顧得很好的一對家長出現(xiàn)情感忽視的現(xiàn)象。所以,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情感忽視,你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第二個就是如果有過被情感忽視經歷的這些孩子,一旦造成了心理的創(chuàng)傷,他的痛苦是非常不能理解的。在沉默中不停地質疑自己,就他不停地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有不可饒恕的缺點和錯誤,是非常痛苦的人。
第一個問題,你有時會感覺與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第二,對不依賴他人感到驕傲。就是我特獨立,我誰都不用依賴。
第三,不喜歡求助于他人,有事自己扛著。
第四,朋友或家人會抱怨你冷漠疏遠。
第五,你感到還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生命的潛能。
第六,經常希望自己獨處。
第七,暗暗地覺得自己可能是個騙子。
第八,在社交場合中會感到不舒服。
第九,經常對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氣。
第十,對自己比對他人更嚴苛。
第十一,拿自己與他人比較,并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第十二,比起人,你更喜歡動物。
第十三,經常無緣由地覺得暴躁、不開心。
第十四,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第十五,分辨不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第十六,有時感覺自己是個旁觀者。
第十七.相信自己是那種很容易過隱士生活的人。
第十八,很難讓自己冷靜。
第十九,總覺得有什么拖你的后腿,讓你無法活在當下。
第二十,會感到內心空虛。
第二十一,隱隱地覺得自己有問題。
第二十二,很難自律。
那如果這二十二個問題當中的大部分,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很有可能經歷過情感忽視的這種癥狀。我也有幾個問題會覺得是“是”,但是大部分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否”。所以還好。
這里有幾個警告。
第一個警告就是不完美的父母不一定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就是有很多父母,可能沒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他反倒未必是情感忽視的父母。
情感忽視的父母,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個是在重大危機時刻的忽視。
第二個是在非常重要的地方忽視。就是這個孩子,可能長期的某一個方面很重要,他的道德品質,或者是他的人際溝通關系,他的學習能力,他寫作文的能力等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長期地被父母忽視,這里邊分成急性共情失敗和慢性共情失敗兩種癥狀。
第二個就是不必內疚。大家首先要用開放的、接納的態(tài)度來面對這么一個癥狀,
一個健康父母的話,他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一個特征是他和孩子有情感連接。
第二個特征是健康的父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
第三個特征是父母會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這本書中非常大塊的內容,是給我們總結了12種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一:自戀型父母。我們講過一本書,叫作《母愛的羈絆》。那里邊就專門在談自戀型父母對女兒的影響。尤其是自戀型的媽媽對女兒的傷害和控制是終身的。
你們有沒有見過記仇的父母,就是父母說,我不跟你說話,就不跟你說話,孩子再去百般地討好,百般地求饒說,我錯了,我改了,父母不為所動。他用這種方式來懲罰孩子,這就是自戀型父母的特點。他常用的手段是發(fā)怒或者冷落,這種父母的潛臺詞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這是第一種,我們說容易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自戀。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二:專制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三:放縱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四:離異/喪偶型父母。離異/喪偶型絕不是說只要離異,或者喪偶就不行。類型五:成癮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六:抑郁型父母。抑郁型的特點就是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熱情,然后不存在,就是根本就好像沒有這個人一樣,對孩子完全缺乏撫慰。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七:工作狂父母。這些孩子就會覺得,我根本不重要,我的生活沒有價值。那些去用生命犯罪的人,都是自我價值低的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八: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這些在過小的年紀就已經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特別容易崩潰,就是他到了青春期以后,他會容易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因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沒有得到的,他身體內得到的愛是根本不夠的。,這是照顧傷病家屬所帶來的這種危機。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九: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就是這些父母永不滿足,永遠焦慮,永遠煩躁,永遠完美主義。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十:反社會型父母。有這樣的父母,我們講過反社會型人格,就是那個無良癥。他會用殘忍的操縱的手段來控制孩子。
就是用內疚的方式等等各種各樣的方式,讓這個孩子覺得極度痛苦,因為父母沒有內疚感,父母覺得我達到了目的就行。這是第十種。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十一:孩子即父母。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十二:“都是為你好”型父母。
排在第一位的癥狀是空虛感,空虛感本身不是一種病,它不像焦慮癥或抑郁癥,大多數人也沒有覺得,這些不適是干擾他們生活的癥狀。
我們說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幸福的反面是麻木。空虛感是一種麻木的感覺,這是第一個癥狀。
第二個叫作反依賴。反依賴的典型特征就是恐懼依賴他人,就是一種獨自長大的感覺,就是遇到什么事不求人。這事你明明去找個朋友問也不行,沒有第四種人際關系。
您如果聽過我們講《他人的力量》的話,你就會知道,他沒有這樣的社會支撐,他什么事都是獨來獨往。反依賴的標志和信號如下:
然后第三個就是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特別喜歡貶低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很低,明明你挺好的,但是你拼命地就要減肥,拼命地覺得不好看。
那么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的標志和信號
第五個癥狀就是負罪感和羞恥感,你有時候沒有明顯原因地感到沮喪、悲傷或憤怒,有時候感到情緒麻木。你有一種感覺,說有些什么地方不對勁。你覺得你和別人不一樣。你傾向于壓抑情感,或者避免動感情。你試圖隱藏你的情緒,這樣別人就不會察覺到。你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你覺得你沒有理由活得這么不開心。這是我們說負罪感和羞恥感的特點。
第六個就更好理解了,叫對自己生氣和自責。很多人都有,其實有時候你想想看,不要那么追求完美,隨緣,差不多就行了,慢慢進步成長型心態(tài),你就比較容易原諒自己。
第七個就是認為自己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有些事不能讓別人知道,老覺得自己某一個方面是非常陰暗。
第八個叫作難以關愛自己和他人
然后自我約束能力差,就是被情感忽視的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你看那些叛逆的,在街上飆車的,或者是吸毒的這些孩子,基本上家里邊的這個癥狀,要么就是父母忙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管他們,要么就是父母溺愛,或者就是暴力,不斷地毆打。
還有一個名詞叫作述情障礙。什么叫述情障礙?用普通話講就是不會好好說話,就這種人張口就發(fā)飆,就是經常毫無理由地發(fā)火。嚴重的癥狀,就是自殺。大部分的自殺人士,一個人放棄自己的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定是累積了很長的時間,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這是情感忽視所帶來的問題,現(xiàn)在都搞明白了。
那么第三塊就是怎么辦,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一個阻力在于我們對于改變的錯誤的期待。你從今天開始,慢慢一點一點用正確的方法,用有愛的方法,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用情感引導的方法去跟孩子互動,你才能夠看到孩子一點一點地改變。
我們不能夠有著超高的期望,這時候會導致你更快地放棄。
第二個障礙就是逃避。
第三個就是不適感,就不舒服。
但如果你拒絕這個不適的過程,你覺得這不是我,這不是我,讓我做我自己,我就喜歡孤獨,那你就永遠不會改變。這是不適。
第四個非常重要的阻力,就來自于我們不了解情緒。每一個情緒到你身上來,它都承擔了信使的作用,它是給你傳遞信息的,他是要告訴你一些事的。如果人忽視情緒的話,你會生病,會抑郁,會消耗精力,會發(fā)脾氣,會感到空虛,會有糟糕的人際關系。所以人與人的聯(lián)系,讓我們的生活產生價值,而情緒是人與人的聯(lián)系當中非常重要的信使。
把這四條搞明白,我們先掃除改變的障礙,然后接下來我們看怎么做,做的辦法。
首先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情緒,第一步學習監(jiān)控自己的感覺。第一步,都叫作覺知。第二步叫作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覺。第三個學習有效地表達感覺。然后第四步叫認識,理解,重視人際關系中的情緒。這里邊最好的練習場所,兩個陣地,一個是友誼,一個是婚姻。就是你和你的閨蜜,你和你的朋友,然后你和你的婚姻的伴侶,在這些人當中去嘗試識別情緒,然后談論情緒,表達情緒。自己能夠觀察到自己的情緒,也能夠讓對方感知到你的情緒。
把這四招學會,關愛自己、提高約束能力、自我安慰、同情自己,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我們就能夠逐漸地擺脫那個被忽視的狀況。
最后我們說怎么樣讓這個忽視的問題終結,當然很難了,怎么可能在世界上終結這件事,但如果你希望在你的家族當中,在你的生活當中,忽視的這種事變得越來越少,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一個就是重視情感,第二個就是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延伸,當作是自己的工具,當作是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