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著蝸牛去散步

張文亮曾經有一篇《牽一只蝸牛去散步》的詩文非常流行,內容是這樣的: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槭裁??」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我原來讀的時候只是覺得文字優美,語句流暢,等到真的理解他所說的深刻含義時是在我成為母親之后,尤其是孩子一天天成長,這種體會就一天天日益深厚。

我生寶寶時是在春夏之交,出了月子后正好趕上了炎炎夏日,近幾年環境改變的關系,夏天特殊的熱,尤其是三伏天的時候,如果不開空調,那么不動都要一身汗,更不用說還要抱著孩子喂奶了,而漲奶的那種痛和帶來的心煩意亂又是不好言說的,每每這個時候我都能希望寶貝可以快速的吃完奶然后回到她自己的小床上去休息,而我呢,也可以在她床邊逗她玩,而不是兩個人熱乎乎的貼在一起??墒前?,她不行,她就那么嘟著小嘴,一口一口的吮吸著,累了還要歇歇,熱了還要歇歇,吃的差不多了還要停下來玩玩,可把我急得不行。可那又有什么辦法,我不能一邊喂孩子一邊玩手機啊,輻射對孩子不好,我試著一邊看書一邊喂孩子,可是還是不行,她會被我的書所吸引,更加不好好吃奶了。沒辦法,我只能盯著她吃,她呢,也就盯著我吃,我倆大眼瞪小眼。

寶寶的眼睛很像我,圓圓的有點內雙,只是眼梢有點下拉,這點像極了老公他們家,烏溜溜的黑眼睛直直的盯著我,瞳孔里能看見我的倒影,滿滿的依戀和信賴,我的心不由得就變得柔然了,輕輕哼起了兒歌來逗她,她呢,竟然聽得懂,聽到高興處小手還會忽閃起來,如果我停住了不唱,她還會吐出奶頭表示抗議。真是個小人精!我從來不知道,才兩三個月的孩子能這么聰明!

熬過了酷暑,寶貝長大了,開始會翻身了,喜歡趴在床上使勁抬起頭來看這個世界,更喜歡我們把她抱起來,讓她的下巴靠在我們肩膀上支撐著她來看這個世界,她的眼睛越來越靈動,手勢越來越多,嘴里也咿咿呀呀的說著只有她才聽得懂的嬰語,用她獨有的方式來探索著這個新奇的世界,我從來不知道一個氫氣球也可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能讓她看上半個月還非常有興趣;一朵花可以讓她興奮的咿咿呀呀口水直流非要摸一摸;窗外川流不息的車流也能讓她感興趣的看個半天。

這些在平時我根本不會注意的風景竟然會讓她流連忘返,我不禁思索起來,其實不是沒有美景,只是沒有發現美景的眼睛罷了。這個感觸隨著寶貝長大開始更加喜歡探索世界而愈發深刻起來。比如,寶貝的眼睛非常尖,總是能發現我們發現不了的東西,經常是我們在找遙控器或者手機找的團團轉時被寶貝小手一指找出來;她還非常熱衷于在室內抓小蟲,任何一只會飛的小蟲都會引起她的興趣,經常我們還沒看到她就叫起來;換掉的紙尿褲我們轉身沖奶粉的時候可能就忘了仍了,她會告訴我們扔掉,特別愛管事。

最有意思的是,她搭的積木,我們都會按照圖紙來搭,而她不是,她是隨心所欲的,而正是她的這份隨心所欲不受限制反而讓她搭出來的積木更能讓人覺得新奇有趣!

包括說我們出去玩時,走在路上,她時不時的就會驚喜的大叫,吸引她的可能是噴泉、可能是飛鳥、可能是任何一個被我們熟視無睹的場景,可是在她的眼里,一切都是新奇的、都是美好的、都是該被珍惜和感嘆的,而我們隨著她的驚呼,也經常會發現很多被我們忽視了的美景,這是我們因為有了寶貝才有的額外的收獲。

所以我想,我現在能體會這首詩文的含義了,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見證生命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漫長,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你不能急,只能陪著她一起慢,但是慢有慢的好,慢一點,你會心更靜;心靜了,你會眼更明;心靜眼明你就會發現你不曾發現的風景,這個風景可能來自于外界也可能只是來自于孩子,無論是哪一種,大概都是養育孩子最大的收獲吧!

所以,生活不妨慢一點,再慢一點,就當牽著蝸牛去散步了,但是你絕對會收獲不一樣的世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