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鹽鐵論解讀11
董仲舒歪曲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陰陽五行之說,把陰陽二氣說得神乎其神,“若實若虛”,簡直不可捉摸。他認為“天道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p>
“天之任陽不任陰,好德不好刑如是,故陽出而前,陰出而后,尊德而卑刑之心見矣?!彼殃庩柖庾鳛楸憩F天的恩德、刑罰的意志的工具。
《刑德篇》文學說:“《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這是本之《春秋繁露·精華篇》:“《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罪,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有《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后漢書·應劭傳》寫道:“董仲舒作《春秋決獄》二百三十二事?!?/p>
王充《論衡·程材篇》寫道:“董仲舒表《春秋》之義,稽合于《律》,無乖異者。”董仲舒為了篡改法治精神的本質,搞的這一套春秋折獄,就是當時儒家者流所宣揚的“以經術潤飾吏事”的。
《刑德篇》文學又說:“夫為君者法三王,為相者法周公,為術者法孔子,此百世不易之道也。”這是董仲舒《對策》“天不變,道亦不變”的翻版。
賢良、文學在這次會議上,大演其董仲舒借尸還魂的鬼戲,舉凡這次會議議題所涉及的范圍,哪怕千頭萬緒般錯綜復雜,都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這正如董仲舒自己所說的那樣,“遺毒余烈,至今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