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一、什么是內感官:從外界經五個外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接收到的信息,傳入腦后,儲存和運用這些信息。任何能被記憶的數據,都必須用上內感官。
內感官分為哪三個?內視覺:眼睛往左上方望是在回憶過去,稱為視回。望向右上,是創作新的景象經驗,稱為視創。雙眼定定的往前望,稱為凝視。?內聽覺:左中是回憶過去的聲音和話語,稱為聽回。右中是創造新的聲音,稱為聽創。左下是自言自語。稱為聽自。?內感覺:右下,每當搜索心里的味嗅觸覺經驗,會啟動這個內感官,稱為感。
用詞類型也會反映內感官類型:
內視覺型的人的語言和文字里會多用與視覺有關的字詞;
內聽覺型的人則多用與聽覺有關的字詞;
內感覺型的人則多用內心感受有關的字詞。
一篇吸引人的文章里面一定是充滿三種類型的字詞。
感知一個人的內感官類型,調節自己的說話和行為模式,可以達到與他人良好溝通的效果。
內感官能力提升的方法:
1、提升內視覺。
用眼去計算能顯示數量的東西,或用眼去計算人數。
做公交車時,先意識地看眼前的景象,然后閉上眼睛,在腦里把看到的景象事物逐一呈現,如遇到困難,則張開眼睛看一眼,然后閉上眼睛繼續呈現。
休息的時候用內視覺想象某些人或物的模樣,細節越多越好。
2、提升內聽覺。
一有機會就讓自己靜下來,注意環境里的聲音,意識地逐一區分一遍那些是什么聲音。
自言自語時,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聲調,就像旁人在聽自己說話一樣。
別人說話時,意識地從說話者的聲調中感覺其內心情緒狀態。
3、提升內感覺。
一有機會讓自己靜下來,便注意自我內心的情緒感受狀態,并且在心里用文字描述。
注意自身的本體感覺,一處一處地與身體各處的感覺相連結。
和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身體對每一個在自己身邊的人的感覺以及反應。
二、經驗元素
科學家發現:雖然我們見到或者想到一個人時,腦里會涌出一張面孔和一個聲音,其實這只不過是很多很多細小資料的合成結果,而這些細小資料,并非像拼圖游戲中的每一小塊,而是一些更基本的構成元素。這些元素從感元中再細分下來的基本元素被稱之為經驗元素(Sub-modalities)也叫次感元,即組成我們的經驗或說記憶的基本元素。
例如:
視感元的經驗元素有:光亮度、大小(形狀)、顏色、距離、清晰度、位置、對比、動或靜畫、全畫面或有框架(如電視機)、速度、跳動或連續、光的角度等。
聽感元的經驗元素有:來源方向、距離、速度、音量、聲調、清晰度、位置、拍子、對比、持續或間斷等。
觸感元的經驗元素有:壓力、位置、范圍、強度、溫度、頻率、期間、形狀、粗/滑、重量等。
每一項記憶,只涉及到有關的構成原素做成組合。如此,不同的記憶,便有不同的組合,而構成原素則基本不變。
我們腦里所儲存的所有記憶,都是由經驗元素構成。事情發生了我們不能改變,但事情帶給我們的情緒效應、我們可以憑改變構成記憶的經驗元素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