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后馬上行動:按照清單,檢閱每天的晨間日記。
1.信息。
做這件事我利用了哪些信息?
哪些信息是最關鍵的?
這些信息從哪些渠道中得來?
哪些渠道被證明是很有價值的?
我可能遺漏了哪些信息?
這些信息怎么可以得到?
2.預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對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形成了正確的預期?
我為什么形成這樣的預期?
是什么造成了預期和事實之間的偏差?
我的預期是否促進或者阻礙了事情的進程?
今后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預期?
3.結果
如何描述這件事的結果?
怎樣評價這件事的結果?
在描述和評價這件事的結果時我用了哪些指標?
這些指標是否需要改進?如何改進?
4.進度
事件的進度合適嗎?
是太快了還是太慢了?
是什么樣的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當進度出現問題時使用了哪些手段進行干預?
效果如何?
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5.工具。
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我試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如何改進現有的工具使其發揮更好的功效?
6.情緒。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情緒狀態是什么樣的?是否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
是什么引發的?
我是否有意識調整自己的情緒?
在這期間用了什么方法?
是否需要改進?
7.阻礙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礙?
其中最大的阻礙是什么?
我是如何應對這些阻礙?
取得了什么效果?
這些阻礙中哪些會長期存在?
我需要通過什么持續的努力來減少這些阻礙?
8.優勢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發揮了什么樣的優勢?
是否有什么優勢還沒有利用和發揮的?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主要收獲有哪些?
我的哪些知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同類事情的其他人學習什么?
他們有哪些優勢我是不具備的?
9.缺憾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遺憾有哪些?
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個遺憾?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點?
其中哪些缺點是必須迫切需要改正的?
關于這件事,別人對我有什么批評和評價?他們的批評有哪些可取之處?
10.意義
這件事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對我的短期生活和長期生活分別有什么影響?
11.這件事對周圍人,對社會,對整個世界和地球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12.我發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義?
及時反思,梳理反應鏈和意外現象。
在行動中反思,還有三個關鍵點:
1.反思及時。做完一件事之內就要反思。這個時候保存了大量事件相關的細節。你記憶中的遺忘和扭曲是最少的。反思會忠于事實的原貌。過程只有半分鐘也好很多。把反思的結論寫在紙上。以便查閱。
2.梳理反應鏈。
反思一件事,如何開始?如何發展?如何轉折?如何結束?背后動因,阻力以及關鍵節點?相關的因素如何串聯的?有助于理解事件的背后的運行機制,在今后的同類事件中,我們就可以更好的掌控事情發展的進程。
3.關注意外現象。
由于普遍存在的證實偏見,人們更喜歡符合期望的結果,把意外的效應置之不理。我歸結為隨機性。
小結:
1.當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直接開始吧。有第一步,就有第二步,第三步。
2.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3.有勇氣否定并重新構造自己的產品。
4.多線程工作,需要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獨立完成核心思考。
5.回想一下,最近發生的對你來說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這件事情如何開始?如何發展?有沒有轉折性事件?最后怎樣結束?
6.梳理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7.行動中過程中,是否有什么意外發生?這個意外對你有什么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