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談一談一種可以簡單概括為“互惠互利,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心理學效應:共生效應。
在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會顯得矮小、單調,而與很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
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之為共生效應。
其實在我們人類社會生活中共生效應也是存在的。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具有相同特質的人往往會自發的形成一個群體,在這樣的群體中,個體之間會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能量傳遞環,讓個體的成長得更快。
比如我們練習英語口語的時候,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練習,那效果一般都不盡如人意,但是如果是兩個人一起練習,或者加入英語角和很多人一起練,在那樣的氛圍之中練習往往能事半功倍。
比如我們準備考試的時候,有時候一個人單獨復習,總是很難靜下心來,但是如果到教室或圖書館,看見那么多和我們一樣努力奮斗的人,那就會有壓力和動力去用心準備。
比如有的人很優秀,然后你會發現他朋友圈里的人也是各有千秋,也都是優秀而耀眼的存在,因為優秀的人之間會互相交換資源,交流信息,互相影響,這樣會讓TA們更優秀;
有人也許會說,優秀的人一般都高傲不合群,我想說,其實并非是優秀的人不合群,而是你不在TA們的群體之中而已。
以上提到的都是一些正能量的例子,當然也會有一些不太和諧的例子。
比如傳銷組織,通過各種方法把人拉入組織以后,就會對組織內的人進行洗腦,已在組織里的其他人還會一起努力說服,這其實也是一種共生效應,一個群體自身的盲目性會讓群體里的人變得盲目。
又比如前陣子比較火的,在江湖上掀起一陣所謂“腥風血雨”的“初一扛把子”事件,這個事件折射出校園里面確實存在一些自發組織起來的不良少年團體,這些孩子如果單獨挑一個出來讓他自己安靜的學習生活,一般來說他是不會主動去惹出什么風浪的,但是當這些孩子組成了一個團體,這個團體就會給他力量,哪怕這些力量并非用在正途上,這也是一種共生效應。
共生,本身其實是和“互利”聯系在一起的,只有互利共生才會存在。
如同有光明就會有黑暗,共生效應的存在本身沒有對錯之分,但是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團體之中,共生效應最終導致的結果確有好有壞。
所以我們學習了共生這個心理學效應以后,就應該懂得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為自己選擇一個好的群體,在群體中得到成長,自己也為群體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共生效應發揮應有的、正能量的作用。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我是明月,每天堅持做原創,可愛勤勞的心理咨詢師一枚,既然有緣相遇,關注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