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序既是有序,無常便是正常,
剛看《低俗小說》有點沒看懂,感覺要說什么,卻又不知道編劇到底要表達什么?
還好我讀過《救貓咪》這本書,開頭是典型救貓咪手法,讓觀者對一對不怎么討喜的角色不討厭,反而用戲謔的手法表現出小人物的滑稽。整部劇最為精彩我想大家應該都覺得是文森和蜜兒跳舞的片段,還有偶爾的配樂節奏,電影中有多處的出乎意料,又有不期而遇的巧合,有反諷的手法也有溫馨滑稽的片段。
又看了電影大咖的解說,才懂這部800億票房的電影意義在哪里,可以說是在電影史上有標志性和里程碑式的意義所在,開啟無序昆汀式電影的開端。看似無序但是開頭與結尾又遙相呼應,整部電影講的是六個毫無關聯的事件,看似毫無邏輯,但是這不正是像我們普普通通的一天嗎,有很多的意想不到,有很多的不可預測,還有很多的反轉。
蜜兒,人物角色是大佬的女人一個曾經演過一部尚未上映電影的演員,有一絲的放浪不羈,大方前衛,大膽灑脫。不像傳統套路選演員找那種明艷動人,霸氣十足或嬌態憐人,小鳥依人。并沒有,而是找一個特點鮮明,辨識度很高,談不上驚艷但是不缺乏性感又帶有男人的干脆爽快。
文森,看似像電影的主角,但是也是不不及防的被被殺死,比起蜜兒文森這個角色又多了女人的優柔寡斷,每次都是被事情推動然后發揮他的最佳表現。
黑人最后說了一句大概意思就是所有新形勢里都只有強者和弱者,而他選擇做強者,因為強者才有主動選著的權利。說的何嘗不是生活,是職場,也是人生。
自尊只會傷害你,不會幫助你,也是里面的金句,我覺得也很精彩、
瑪莎的老婆為什么要說,當兩個人有默契就能享受片刻的沉默。這也是值得回味的話語,你覺得他要說明什么就是什么,里面很多是說非說的橋段,留有想象空間。
這部非線性電影更像一面鏡子,理解他的含義完全取決于看電影的人,像是說了又好像沒說,像是看見什么了但又不知道是什么就像里面有兩個打開箱子的鏡頭,只看見打開人的表情,但是從頭到尾卻沒有給箱子里面的物品任何一個特寫。還有瑪莎老婆關于番茄的笑話,想說明什么?也是是是而非。
這是一部無厘頭的電影,可以說開頭就是結尾,也可以說結尾就是開頭,誰知道呢?
讓我又想起泰坦尼克號,開頭就是一個滿臉皺紋的優雅老奶奶,站在甲板上回憶她年輕時候的浪漫故事。這么多年過去了,這段愛情當真還是這么刻骨銘心的嗎?不是說一個人心中只有一個人很難在裝下另外的人嗎?可是路西最后不還是又嫁其他人了嗎?我更愿意相信愛情是真的,也是轟轟烈烈的,并且有保質期的,人是一種和很健忘的動物,一旦有新的快樂和刺激就會忘記曾經比較遠的記憶,這種特質在男人身上更為普遍。
情感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親情像牛奶溫和而滋養。愛情像紅酒,熱烈但回味無窮。友情更像是綠茶,清新而渾厚。我們通常吃著面包喝著牛奶,體會的是踏實和滿足。是一天之中的基礎,就像人的一生的底色,開始做事情時也會元氣滿滿,精神旺盛。愛情更像紅酒,需要配更美味的精致菜肴,如果條件允許,再加上優美的環境更是錦上添花,所以愛情是需要物質基礎的,更需要錦上添花才更圓滿,更加烈火烹油,而沒有愛情這道菜生活就好像少了一點熱烈,但是沒有也行。友情 ,更像是清茶,在閑暇時嘮嘮家常,談談人生,能夠讓人多一點思考和感悟的時間。
有一個概念叫做鄧巴理論,說的是人的一生之中總共交往的人不會超過150個,在你周圍至親的人20個,包括你最親密的家人朋友戀人孩子父母,再者50人就是日常打交道的同事,朋友,合作伙伴,最后80人是認識但是不是很熟的人,介于朋友和陌生人之間的人。這個數值里的人是不斷的進進出出,不斷變化的,也很符合人的精力的特點,再多了會消耗很多精力根本維護不過來。不過在現在互聯網時代,人數顯然不止這個數了,學會精簡很重要,也是節省時間和精力的有效方法。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有效人脈,把重要的時間用在維護和我們生命息息相關關的人身上,我們的父母,每個月抽出幾天時間不要被互聯網所裹挾,陪父母做點日常的小事情,收拾收拾家務,一塊逛市場,做頓美味的家常菜,都能感受幸福,而不是有一天說子欲養而親不待。陪孩子去他惦記已久的游樂場,給自己放個假,真正的陪伴時間到他收拾行囊去上學的時候,日子就越來越快了。有一個琴瑟和鳴,相互理解的伴侶也許很難,但是就像列夫托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也和用心經營分不開,捫心自問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在伴侶身上,彼此有沒有做到坦誠相待,有時愛情就像一株嬌弱的花,需要定期的澆水施肥,精心呵護。人通常會對具體的事物去收拾整理,而對無形的東西置若罔聞,就好比我們的感情和人際關系。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才是我維護的開始。
人的年齡越大,精力越有限,越要學會做減法。那些你容不了的圈子就直接斷了吧,那些不需要的東西,直接舍棄,那些氣場不和的人早點離開。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喬布斯,這個常年穿同一個顏色衣服的男人,為什么被眾多的追捧者奉為神,他語言犀利直接簡潔,直擊人心,行動也是不拖泥帶水,及時他的三分鐘電梯理論,和開會時要最少的且必要的人,不需要的人會直接告知對方,請你出去,這場會議你沒必要參加。雖然說出來冷冰冰的,但是這是最簡潔高效的溝通方式,不是嗎?喬布斯曾經說過,我喜歡和聰明人溝通,因為我只需要和對方說做什么 不需要考慮對方的情緒。果然是喬氏思考法,多么簡潔明確,直擊目標。日本人奉行的極簡主義 不僅視覺上得到解放,也很療愈心靈。從我的家中空無一物的簡潔,到日本的侘寂美學,到日料的精致都體現了日本人的匠人精神。日本有很多的百年老店,有很多像壽司之神這樣的人,他們踏實的一生只做一件事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按照一萬小時定律來說,任何的人如果一輩子都只干一件事情,應該沒有做不好的事。
變化的是時代,是信息但是不變的可以是專注力,可以是初心,也可以是目標。有這么一個故事,一起去挖井的兩個人,一個人一直挖一個坑,另一個人挖了一段時間就不耐煩又找其他的地方去挖,他們用的時間是一樣的,哪個挖了數量很多的人在天黑前也沒挖到有水井,而那個堅持只挖一個地方的人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天黑前挖到水、尤其在這樣一個信息繁雜的時代,注意力就是生產力,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百遍成神。管理好自己的專注力,專心做好目標的事情。像曾國藩那樣,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天資不聰明的人也怕極致的專注和勤奮,這樣一個樸實無華極其笨拙的人靠勤奮和專注點翰林,連天資聰明的左宗棠在他去世后都自愧不如??梢妼W⒘κ羌热菀子譄o敵的戰術了。人生有時又像馬拉松,開始的時候道路會很擁擠,最后道路會越來越寬廣,最后剩者為王。
以前我也時常焦慮,為什么發現做了很多事情沒有幾個是做好的,直到有一天想明白了,道理很簡單,就像爬山一樣,要想爬的快,就要輕裝上陣,道理是一樣的,要做一件事就要減少目標,每次只做一件事,只有這一件事,專注的去做沒有做不好的事。也許你會說我每天都上班,哪有時間去精進學習,是的,那你有沒有發現很多領域的成功人士為什么處理本職工作出色之外在其他方面也很優秀,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也是高爾夫高手拿到了高爾夫的世界冠軍,網球拿到了騰訊幾萬人的內部冠軍。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們每天的忙碌,怎么做到每年還有額外的進步,這就是專注力,每天抽出幾小時只做一件事,我們來算一筆賬,每天兩小時,一年就有730小時,就拿學英語來說,一小時背30個單詞,一年可以背21900個單詞,還不算記憶復利的作用,因為記憶力也想肌肉一樣,越鍛煉越發達記憶的速度就越快,所以這樣的一個量是否很驚人。人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短時間做的事情,卻低估長時間能夠做出的成績。這就能夠解釋張曉龍先生是如何拿到球類運動的冠軍了,他可以一年兩年的專注做一件事,你也可以。
人有時候很聰明,有時候又極其的糊涂。人有時對近處的事物看的很清,卻看不見遠方的事物。人有時候笑別人是個傻子,卻渾然不知自己小丑竟然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