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生活,萬卷書萬里路]2017年12月17日,連續1000天閱讀日志第262篇。
快一周沒有更文了。
上周寫過幾篇長文。兩篇合起來就是一萬字。碼字、修改,有一篇文章讓我在手機上整整一天。然后我發現,我的眼睛再度開始抗議——眼睛里出現進了沙子的感覺。
上學期曾經有一次,我夜半經歷了差不多失明的癥狀。那是回想起來讓我膽戰心驚的經歷。世間很多東西都很重要,可有什么東西能重要過自己的眼睛呢?我還沒有用它欣賞過最壯麗的山峰,觀賞過最靈動的河流,看過最壯觀的日出,我怎么可以讓眼睛這樣痛苦不堪甚至心生抗拒之心呢?我還要帶著它跟娃兒行萬里路,一起去看異鄉的花兒怒放,草兒招展,樹兒搖曳,用它觀察孩子的笑臉,愛人那會心的微笑,父母那皺紋里藏匿著的幸福!
文,以后可以更。眼睛,一旦再次發病,將讓我萬劫不復。
所以,這是我果斷停止更文的第一大原因。
第二的原因,是迷莊子。
作為一個幸福的警院人,部門竟給我們發了浩浩蕩蕩蔚為可觀的《國學全集》。于我這嗜書如命的讀書人而言,光是看著它們已是開懷。沒想到打開各種版本的莊子一讀,就被迷得神魂顛倒。
于是,一天時間讀完莊子,又品老子。讀時思緒連篇。無非是相見恨晚: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還作為一個所謂的知識分子,此前我對老莊的了解,竟只是零星片段。那么精彩絕倫的論述,今日我才完整讀到。我只覺得羞愧,覺得自己枉為中國人,枉為炎黃子孫。
于是,讀完莊子,我又開始重讀前段時間開始但尚未讀完的王充閭先生費盡心機所著的《莊子》傳記。中國文字之美、之豐富、之氣象萬千、之千姿百態,在本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陶醉在作者那恣意汪洋、縱橫捭闔、博古通今的文字里,品味著,流連忘返。讀到第69頁里面一段話,我竟情不能自已,熱淚盈眶。
那段話是這么說的:“他(指莊子)在政治上既傲然獨立,絕不茍活以媚世,又能隨物適變,無所可否,擺脫世務,使自己無所可用;生活上,則選擇極度簡單的方式,堅持自食其力,夠靠著編草鞋、釣魚蝦來勤儉度日,維持低標準的生存狀態。這樣,在人格上,就可以保持自我的尊嚴與高貴,不受任何政治派別、社會集團的控制與影響,精神上,瀟灑、超拔,營造一種從容、寧靜、寬松、淡定的心態,以超群的智慧,化解現實中的種種矛盾,怯除一切形器之累。”
美國宗教學權威史密斯先生和英國著名宗教學家凱倫·阿姆斯特朗都曾經說過類似的話語:中國的知識分子群體,在倫理和公眾生活上是儒家,在死亡時是佛家,而在個人生活和健康上則是道家。
道家,超越世俗,追求人格和精神的獨立,追求生命的純凈純粹,體悟智慧,超拔開明,過的,真正是靈魂在高處的生活。那是俗世中追名逐利蠅營狗茍之輩永遠也無法企及的思想高度。就像高山,只能仰望!
而今,我就站在這座高山下。不僅于此,我也是這個群體的一員,以我這愚鈍的天資,我斷不能站上頂峰。但我祈望,有一天,我能站在這個思想的山腰上去,談古論今,縱覽天下,氣勢何等磅礴,境界如何高遠。那時,我超脫了世間鼠輩營營汲汲、雞毛蒜皮,擺脫了世間虎狼般兇殘萬象、追名逐利的惡意生存狀態,而能狀如瀟灑、飄逸、精神不羈、人格獨立、糞土萬戶侯的莊子!
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一遇莊子,從此似有別樣人生,別樣境界在前方等待。
道家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宗教。于是,興致濃烈之處,我又把家中有關宗教的書拿出來堆放案頭,品嘗,咀嚼。
手不釋卷的精神灌注,讓我忘卻現實種種,亦不忍停下思想的腳步。在追逐老莊的路上,如畫風景讓人流連。
這是這段時間停止更文的第二大原因。
不過,生物鐘是很奇怪的。今天早晨,破例三點多鐘醒來。我想,是該提筆寫些什么了。
于是,碼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