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幾個朋友都給我轉發了那篇臺灣九十四歲老爺爺幸福炫妻的文章,那狗糧撒的,真是亮瞎了我那雙鈦合金狗眼。祝福老爺子的同時我對那張婚書大感興趣,“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创巳仗一ㄗ谱?,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 嘖嘖嘖,瞧瞧人家這婚書寫的!用了《詩經》中的兩篇《桃夭》《綿》以及紅葉題詩的典故,比起咱們現在的結婚證上那句什么“準予結婚,特發此證”要詩意并且有情味多了。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中對婚書的記載非常詳細:“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然后起細帖子,序三代名諱,議親人有服親田產官職之類。”婚書依照男左女右格式,分別寫上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貫以及祖宗三代名號等。可見古人對婚書是非常重視的。
據《周禮》記載,在周王朝政府就設有管理婚姻事務的官員,職務叫媒氏。他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為締結婚姻的男女雙方書寫頒發婚書。古人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媒曰婚無媒曰奔,《詩經》里《氓》中女子就曾說過“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就是因為無媒而婚,最后落得被棄的下場。 古代婚書分為兩種,即:官方婚書和民間婚書。民間婚書是指締結婚姻沒有到官府辦理婚姻登記,只是男女雙方通過中間媒人私下簽署的婚約,也稱私約?;靖鱾€朝代的法律都有明確的規定,締結婚姻必須到官府進行婚姻登記,并領取婚書。否則法律將不予保護??墒歉鞒畬Υ郊s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明令禁止,不予承認。有的則視為有效證件。事實上,民間私約在各朝都沒有停歇,一直盛行不衰。
古時的婚書咱們是看不見了,姑且看看民國年間幾個版本的婚書,個個情真意切,文采斐然。
版本二: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璧合。卜他年白頭永偕,桂馥蘭馨。此證!
版本三: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詩詠關雎,雅歌麟趾。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賓,永諧魚水之歡?;ブ\,共盟鴛鴦之誓。此證!
版本四:從茲締結良緣,訂成佳偶,赤繩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圓,欣燕爾之,將泳海枯石爛,指鴛侶而先盟,謹訂此約。
版本五:禮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詩詠宜家,敦百年之靜好,此證!
和開頭那份婚書各有千秋的是下面這份婚書:“嘉禮初成,良緣遂締。情敦鶼鰈,愿相敬之如賓;祥葉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結鸞儔,共盟鴛蝶,此證?!毕鄠鞴糯幸环N鳥名叫鶼,雄有左翼,雌有右翼,比翼方能齊飛。白居易“在天愿為比翼鳥”是也。鰈乃比目魚,兩條緊貼對方比目方能暢游大海?!扒槎佞Y鰈”,在這份結婚證詞中,曼妙的文字以這種鳥魚比喻美好愛情,浪漫之情發于心底,溢于言表。
版本七:
蓋聞梁鴻擇配,惟有孟賢;韓姞相攸,莫如韓樂;泰山之竹,結籜在乎山阿;南國之桃,蕢實美其家室。茲因章炳麟君與湯國梨女士,于民國二年六月十五日舉行婚禮,媒妁既具,伉儷已成;惟詩禮之無愆,乃德容之并茂。元培忝執牛耳,親蒞鴛鴦,袗以齊言,申之信誓:佳偶立名故曰配;邦媛取義是曰援;所愿文章黼黻,盡爾經綸;玉佩瓊琚,振其辭采;卷耳易得,官人不外乎周行;松柏后凋,貞干無移于寒歲。(章太炎婚書,蔡元培的主婚人)
自然并不是每一對夫妻都能偕老到白頭,于是就出現了離婚婚書,不幸的是當年的離婚字據居然同樣的文采斐然:
離婚庚帖
“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愿娘子相離之后,重梳嬋鬢,美掃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真真痛殺人也!都一拍兩散了,男的還不忘對女的說,咱倆分開后你不要恨我,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說不準就又遇到個高富帥或者官一代呢!這“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倒也真是灑脫。
“白頭偕老”這個詞,起筆何其容易,但想好好寫完卻要用上一輩子的時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