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熱鬧的應屬昨日百度發布的Appllo大會中李彥宏開著自家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上五環,讓百度徹底火了一把,當然讓小縣城知道這事的原因不是高科技,而是警方介入調查。最終結果也露出水面,其實主駕駛另有其人,只不過當時視頻時未碰方向盤。
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現實。有些事你可能會被一直蒙在鼓里,當你知道的時候就是一陣的震驚,當真相出來后,接著再是一陣震驚。
當然今天說的不是無人駕駛,而是另一個問題。
今天忙完工作打開微信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群友發的《QuestMobile2017共享單車市場報告》,看完之后不得不說出報告機構的實力,暗想他們機構賺錢了嗎。文中記憶比較深的一是梯隊問題,文章小編默默的把單車行業分為了三個梯隊;二是單車的用戶活躍,最高的20%+,最低的大約9%。默默的把這個數據和其它行業進行對比,感覺并不算太高,因為單車解決的用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算的上剛需。
數據中最為驚訝的是小黃車的數據增長速度,有群友說是因為它啟動了后臺系統的自動刷數據功能。但我感覺應該不全是因為這個,小黃車前幾代車的最大問題就是鎖非智能鎖,導致用戶活躍數據失真,但后期投放到市場的車型基本都是智能鎖,所以數據必定上升。再加上小黃車的高損壞率,使后期投放車型使用率變高,所以一個問題還是要從多方面看。
剛才說到單車是剛需,那在沒有它們的時候,用戶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那?經過調查,我這邊統計的主要為一下幾種。一是通過走路,用戶把走路當成一種鍛煉,然后樂在其中;二是自備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或電動車;三是有機構或者小團體提供的擺渡車;三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三蹦子。
共享單車出現后對以上四種出行方式造成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我是典型的11路用戶,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到了出門就找車的地步。再就是對擺渡車的影響,收入應該是直線下降,不過他們的用戶群體還是巨大的,畢竟相比三蹦子他們的費用要低很多,基本在50%以上,當時和他們的人聊,說是從原來的直線下降到現在的平穩,比原來收入降低了30%左右。而三蹦子就要差很多,大多收入都減少超過50%。我們有時候感覺他們收入挺高,其實并非如此,通過一項數據顯示,他們單日最高也就在400多,一般都在300左右,當然也要看當日有多少競品。
一項政府久治不愈的問題,眼看就要被單車所解決。這是一個多么神奇的事,當那些三蹦子車主都認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其他車主的時候,為了掙一個客戶而爆粗口的時候,卻不知自己馬上要被變革。這就是我們的認知,我們的眼界問題。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無人駕駛,當我們還在憧憬的時候,可能說不定哪天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而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實力去擁有它。
無論何時,都要有一顆學習的人,每天早晨把自己這個水杯水倒干凈,然后重新學習和認識這個世界,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不會與這個社會脫軌,被這個會社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