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地說,我的小學班主任在我9-11歲的校園生活里留下了可怕的陰影,雖然已經過了那么多年,我刻意逃避,甚至從未主動向別人提起。可它的的確確發生過,那些故事想來歷歷在目。今天我決定要與大家一起分享下那三年里不那么快樂的一些回憶。
我生長在礦區大院,從小上的是煤礦子弟學校,我爺爺家跟我后面即將講到的班主任是前后居民樓的鄰居。在我小學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時候,面臨重新分班,老媽動用了學校里熟人的關系,把我分到了后來班主任帶的班里。我想老媽有自己的考慮,或許做為鄰居,住的那么近,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一方面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我在學校的表現,另一方面畢竟彼此認識,或許這個老師能在學校里多多關照我。
我的班主任是個三十出頭的女人,她跟她老公都在我們學校教小學語文。新學期伊始,對這位新班主任的印象還是不錯的,很和藹,而且跟同學講話都是笑瞇瞇的,直到半學期之后,這種印象急轉直下。那是第一次期中考試,班里有幾個她認為還不錯的學生考的成績不太理想。在期中考試總結班會上,她讓這幾個學生站在講臺上,雙手拿著卷子,卷面面向臺下的同學,然后挨個質問,在質問的過程中分別向我們展示擰、踹、踢、扇這些基本體罰動作。我乃至班里的同學從來沒有見過原來懲罰學生還有那么多花樣,著實把我們嚇得膽戰心驚。
我因為成績一直都還不錯,所以以為自己可以免于體罰,直到三年級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還是沒能幸免于難。那是臨近元旦前夕,學校讓每個班畫黑板報,班主任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跟班長。我跟班長周末去了學校,因為是第一次畫都沒有經驗,事先沒有準備彩色粉筆,周末辦公室也沒有人上班,所以我倆就硬著頭皮用白色粉筆畫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黑板報。周一早上晨讀的時候,班主任進教室看到教室后面白色的黑板報,一臉懵圈,隨即我跟班長被喝令站起來,在我還沒完全站穩的時候,她拉住了我的紅領巾,我踉蹌地被她拖到了教室門外,記不清扇了幾個耳光之后,她瘋了似地捶著我的胸口反復問我,你媽怎么教出了你這樣的兒子。我當時嚇得說不出話來,只是低著頭,她擰著我的臉讓我抬起頭看著她,我沒忍住,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那天班主任讓我在教室外站了一個上午,而班長只是在教室里站了一個晨讀。我不明白,我做錯了什么,即便白色的黑板報達不到她的期望,我們也可以用課余時間用彩色粉筆來彌補。我的第一次體罰,覺得很丟人,但最終也沒有跟家里人說。
從那時起,我開始跟班主任說話變得緊張又小心翼翼。班主任的暴脾氣越演越烈,上課很情緒化,有時剛開始上課人還好好的,最后可能因為幾個學生沒有回答對她的問題,而對其中幾個人大打出手。我記得當時語文作業都有布置寫日記的習慣,有個女生,因為語文成績不好,挨過幾次體罰,她在日記里寫道我是老師的眼中釘肉中刺……這篇日記后來被班主任勒令她在講臺上大聲朗讀,讀完之后,班主任扯著她頭發,問下面的學生,就她這樣的姿色,配當老師的眼中釘肉中刺嗎……
我的三年級就在班主任一次又一次的爆發中轟轟烈烈地結束了。從那之后我也變了,變的不愛跟父母講學校里面的事情,每天戰戰兢兢地上學。
我成績保持得還算可以,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因為成績問題接受體罰,但是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就沒那么幸運了,班會上經常上演的暴力場面,那種視覺聽覺的沖擊常常讓我們臺下的看客也覺得吃不消。
我想某種意義上,我還算是個好學生,可是總覺得班主任不喜歡我。四年級的時候,我座位前排有個男生經常欺負我,我幾次把這件事告訴班主任,乞求她把我跟那男生座位調遠一點,她一直無動于衷。最后一次我去找她,她笑著問我,你是老師還是我是老師,你這孩子怎么那么事。我沮喪地走出她辦公室之后,她把那個男生叫過去,跟他說,以后不要搭理我,我這種告狀的學生特別招人煩。這些話,我站在辦公室外聽的清清楚楚。想不到,一個成年人在面對兩個孩子之間的問題時,居然是置之不理。
畢業后聽說,我們三到五年級這段時間,班主任與她老公幾乎天天吵架,甚至鬧到要離婚的地步,而這與打學生有沒有關系,也不得而知了。
三到五年級期間發生的種種,就像被時間蒙上厚厚塵土的底片,本該是孩子五顏六色的世界里只剩下黑白。我怨恨過老師,甚至也怨恨過老媽最初的安排。
可是都過去了,我把那段不為人知的經歷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就是想如果能回到過去,遇到以前的班主任,我會對她說,老師,我原諒了您。同時也告訴自己,過去沉重的記憶應該學著釋懷、放下,只有這樣,才能懷抱一顆輕松的心情繼續前進。
清代詩人羅振玉有句名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中國人從小就被教育要尊師重道。做為學生,我們始終視老師為榜樣,您的一言一行都對我們日后的為人處事產生深遠的影響。現在的我依然相信,老師在教育背后的良苦用心,可是人都會犯錯,何況是一群在成長過程中涉世未深的孩子,打罵以及冷處理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對學生內心的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是一時,也可能是一輩子。所以我懇請老師在學生做錯了事情而恨鐵不成鋼的時候,能夠多一點冷靜和耐心,舍棄成人世界的規則,請多以學生的視角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一個學生,切實給他帶來好的改變,這會是您這個職業最大的回報和價值體現。
最后也請老師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當過學生,而每個學生都可能是最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