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感覺“共享經濟”的風口已經漸行漸遠,但“共享”這個單詞卻又以不同的形式登上了各新聞媒體的頭條。
1月4日,四川在線報道:成都共享單車定位鎖被破壞失聯 被當作二手車賣了
1月16日,人民網報道:成都共享單程,常被虐待
1月16日,萬家資訊報道:“共享單車”來了 考驗的并非是市民素質
1月17日,南方網報道:深圳超500輛共享單車遭破壞追蹤:亂停放被居民和保安扔成一堆
1月17日,都市條形碼報道:共享單車又被扔水里 這次人被抓到了
1月18日,澎湃新聞網報道:男子撬壞鎖無法鎖車怕被騎走 將共享單車扔江中被拘
1月18日,新華網報道:記者調查:共享單車變“私家車” 甚至被改裝出售
1月18日,時代傳媒報道:共享單車亂停站到,保安清理以暴制暴,
小編分別在搜搜和百度搜索關鍵詞:共享單車遭破壞,
結果在搜搜上搜索到的相關信息達94026條,在百度搜索到的相關信息達30100條。
從以上事例和相關信息條目中可見全國從昆明到合肥,從成都到廣州,從深圳到北京,看來共享單車在全國都在遭受著虐待。各媒體也紛紛口誅筆伐,對我大中華帝國的國民素質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和部門。
然而,,,,然并卵,昆明中學生深夜抗小黃車起舞,
成都大叔把小黃車以無主之物做二手物品賣了,
更有深圳將紅的、藍的、黃的、共享單車堆成了一個個墳頭,
由此,會跳舞的單車、
會爬樹的單車、
會游泳的單車、
會疊羅漢的打車、會變形的單車全都來。
在這里,小編不會再討論國民的素質,而是從另一方面——企業來談談共享單車遭破壞的問題。馬云在建立阿里巴巴之初就認識到了一個問題,企業間的信任問題,于是創造出了芝麻信用。一個企業的歷史使命不僅僅是為了盈利賺錢,挖掘更大的商業價值,而更應該完善自己的游戲規則,承擔起我能給社會帶來什么責任。大學期間,導師就跟我說過:當你想創業時,不要想著賺錢,而應該想著我應該怎樣服務。
共享經濟的本質不僅僅是私有物品使用權的轉移,也不僅僅是人的知識、技能的分享,起最實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芝麻信用解決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誠信問題,而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問題,芝麻信用能夠解決嗎?人與人之間的征信系統該怎樣建立?
最近在昆明大學城有一個99用人的團隊正在為此而努力,其產品99用人app旨在近距離快速匹配工作生活中的人和服務,其價值主張是用實實在在的產品思維解決人與人不信任的難題,讓未來每一個人誠信、自由、安全的進行技能交易。這是一個有理想的團隊,不知道未來發展成什么樣,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