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名分了
? ? ? ? ——一個文學愛好者十五年后的講述
? ? ? ? ? ? ? ? ? (一)
生日那天,我接到了省編輯部的電話。這樣類似的電話,我已經接到過很多次了,但依然不妨礙我為此激動。這一天,我期盼了很久。不是一天,不是一年,而是日夜交替的十五年。所以,當冬日的某一個清晨,第一聲微信鈴聲從安逸、溫馨的別墅里響起時,扼殺了室內深沉的寂靜。它似乎告訴我,日歷翻頁了,你的新書審核通過了,你成為了今天真正的主人。
當我接上電話的那一刻,我的雙手是顫抖的,銜接著身子內部的神經,使我的渾身開始搖晃。突然,電話那頭傳來了熟悉的聲音:“喂,您好,請問您是小田嗎?我是黃河出版傳媒集團的張編輯。待我回答完后,她表明了她的來意:”是這樣的,您的散文集《當我回望你時,你已成為了記憶》即將出版,現向您確定一下您的家庭住址,方便我們到時候跟您聯系。”聽到這里時,我的身子搖晃得更厲害了。我一直使勁地向下沉氣,才獲得了短暫的平靜。直到我感覺自己終于可以正常說話了,才開口回答張編輯剛才的問題。我們的談話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氛圍中進行著,直到末了,我的耳邊還回蕩著編輯的聲音。
電話掛斷好久了,我還是沒有緩過神來,索性借著剛才的思緒往回走。我太懷念過去了,如果沒有過去的鋪墊,就沒有剛才短暫的通話。想著想著,我入神了。
二十四歲那年,我大學畢業了。和許多大學生一樣,進入了屬于自己的崗位,開始了戰線很長的職業生涯。那些年里,我一邊兢兢業業地干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邊在自己營造的環境中,認真耕耘著文字。那些大都是我關于生活的感悟,關于日常的心得,關于我所處環境的書寫。它們實在是太普通了,所以當我寫進文字里時,起初并沒有得到大多數讀者的認可,只是被那幾個為數不多的讀者供養著。慢慢地,由于自尊心作祟,我準備放棄對日常生活的寫作。準備打腫臉充胖子,書寫那些我未曾涉足的陌生領域。我那時候想,或許只有這樣,我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作者。我的心里這樣想著,便開始了行動。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的老師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告訴我:“孩子,你的生活中有許多值得你寫的東西,為什么要一直單純地寫一個領域。另外,你的內容太空了,我們還是要寫一些生活中毛茸茸的東西。聽到這里時,我頓悟了。原來我放棄的日常生活,以及普通生活中的經歷,在老師眼里都是珍貴的素材。
從那兒以后,我沉下心踏實寫作,認真觀察生活。慢慢地,我發現了過去被我忽略的細節。它們不論是沉浸在深沉的夜空下,還是開放在碩大的土地上,都擁有著它們存在的意義。我沒有放棄那些細節,而是繼續觀察,繼續書寫。逐漸地,我在生活中積累的素材越來越多。經過我的加工,它們有了新的意義。
生活中,一旦擁有了新的苗頭,一切就有了新的進展。我沿著那條軌道,在我的圈子里不停地走著,又經歷了許多新鮮事。它們通過不同形式交織于一起時,給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韻味。
? ? ? ? ? ? ? ? ? (二)
新書發布會在黃河書苑如期進行,這個重大的日子里,我見到了那些一直存在于我微信通訊錄里的好友。他們有的和我一直在聯系,有的只是偶爾給朋友圈互相點個贊,但沒有在線下見過面。當然,這中間還有許多聞訊而來的朋友,他們盡管與我沒有見過面,甚至我都不認識,但他們還是來了。因此,我為他們的到來感到很欣慰。
今天,一樓展廳的各個角落都與我有著密切的聯系。門口的位置立著我的海報,大廳中央的展臺上擺放著我的新書,靠西墻的位置陳列著整齊的椅子,那是觀眾席。當然,就連今天的主持人都是寧夏作協的老師。這一刻,我百感交集,為新書的出版,為讀者的支持,為所有工作人員的協助。
此時,黃河書苑的大鐘表已經顯示時間為下午兩點了。透過窗戶,我看到中山公園的游客越來越多,溫熱的太陽融化著這個冬日的午后。即便角角落落還留存著昨日的雪,卻被這個時間段的太陽寵愛著。不一會兒的功夫,那些雪融化得差不多了。汽車開過時,留下了“唰……唰……”的聲音,它與冰冷的天氣合奏著,發出了好聽的聲音。這一刻,我感覺一起都是那么親切。想不到這些年的期盼,終于在這一天實現了。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個記憶萌芽的地方居然成為了我夢想開花的地方。那天,我和明道一起來到這里,當我將未來的某一天出書的愿望告訴他時,他嚇了一跳。片刻,才回答我:“好,我期待成稿。”如今,我的新書終于出版了,但我連他的毛發都再也沒有見過,只是在五個專輯的敘述中,留了一個段落,寫下了我們的過去。想到這里時,我的內心說不失落都是假的。我勉強抿了抿嘴,假裝一副不在乎的樣子。
下午三點,活動終于開始了。只見主持人自信滿滿地上了主席臺,先是鄭重地向所有參加今天活動的讀者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開始了她的主持。她持著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一一介紹著今天的嘉賓。我看到主席臺上坐滿了省內知名的大作家們,以前與他們只是有過短暫的交集,而今天卻因為這些新書,我和他們第一次坐到了一起。
當我深思那些過往的交集時,還是覺得有點不真實。他們是誰啊!雜志社的編輯,報社的老師,作協的主席,以及圖書館的館長。而我又是誰!一個無名小輩,別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幼教老師,以及勉強成長起來的業余愛好者。我把這些標簽放在他們中間對比時,實在是有點俗氣。而今天,省內大多數知名的作家老師們卻來參加我的新書發布會,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待主持人和各位主席臺上的老師發完言后,就輪到我發言了。我從主持人手中接過話筒,輕輕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頭發,便開始了我的述說。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大家在這個平常的日子里,來參加我的新書發布會。我是散文集《當我回望你時,你已成為了記憶》的作者田媛媛。接下來,我將從我的創作經歷,創作起源,創作方向入手,開始我的介紹,感謝大家聆聽。”
當我說完這些時,臺下響起了清脆的掌聲。仿佛一場過雨落在鐵板上,延續了好長一段時間,聲音才恢復了平常。大廳內還回旋著剛才的輕音樂,此時全部被掌聲和嘉賓們靜心聆聽的氛圍,掩蓋的只剩下了一點余音。
新書分為五個專輯,每一個專輯都以“回憶”為主題,即便一個專輯一個主題,但都圍繞“回憶”來寫。第一個專輯名為“我是老人,您是孩子”,講述了我與童年,家鄉,親人之間的故事。第二個專輯名為“鋼筋與城市”,講述了無數個駐扎在這座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與生活交集的片段。第三個專輯名為“婦女,曾經您也是姑娘”,講述了我成家立業以后,站在我的視角看到萬千女孩兒成為媽媽后的蛻變。第四個專輯名為“我走得太慢了,所以我平凡了”,講述了我在過去考大學的路上,由不甘心再到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平凡。第五個專輯,名為“緣分,讓我見到了夢中情人”,講述了我那些難以啟齒的青春故事。這個專輯有點特殊,所以我在寫的過程中停頓了好多次,才堅持了下來。它如同吸鐵一樣,將我徹底吸進去。我費了好大一股勁兒,才把自己從過去揪出來。
如今,它們如同文獻一樣,全部錄進了我的專輯里,成為了我的“史冊”。看著它們整齊地排列在臺面上,落在不同讀者的手中,我的眼中噙滿了淚水。厚厚的書頁,被讀者們翻閱著,我聽著此起彼伏的翻頁聲,我第一次感覺它那么好聽。我不時走到某一個讀者面前,跟他們交流著他們的閱讀心得。這其中有好評,有建議,但我全部接受。因為這些評語可以使我的“孩子”變得可愛,變得溫順。
這時,我感覺自己的肩膀被輕輕拍了一下。我轉過頭,驚喜地發現是我的恩師。他笑容滿面地望著我,緊接著便說:“小田啊,沒想到你真的如我所愿,出了自己的書,在文字里書寫著你的生活,我很欣慰!”說著,又重重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仿佛在說:“加油,孩子!”
我說:“活動結束后,一起去吃頓飯。”但卻被他婉言謝絕了,然后離開了這里。我還沒來得及說再見,他已經消失在了人群中。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我的耳邊又響起了十五年前他的那句忠告:“你就好好寫吧,不要著急。要是成為王安憶,遲子建那樣的人,那真的是我的榮耀。”
此刻,當我的手里捧著我的作品,濃郁的書香味鉆入我的鼻孔時,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感恩”的意思。他與我的新書推薦人同樣重要,我感謝他們。
? ? ? ? ? ? ? ? ? (三)
新書出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我的心情五味雜陳。大概是感覺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或許又覺得我的文字終于公布于眾了,我曾經的諾言真的實現了。那句“我要把你寫進文字里”,成為了我堅持下去的信念。那份執著,不僅成就了我的第五個專輯,而且還給我的其它專輯給予了靈感。
這段時間,我收到了不同讀者的來信,他們有的與我交流寫書的初衷,有的告訴我書中觸動他的地方。甚至一個讀者告訴我,她在這本書中找到了她自己。不管怎樣,我是幸運的。我的書沒有續集,但卻與無數讀者有著萬千次的交集。這就夠了,我一個普通人走到這一步已經心滿意足了。走的路多了,只會迷路,倒不如活得純粹一點吧。
我還是期盼明道能夠走進我的讀者群中,那樣我的內心就踏實了。畢竟,這幾十萬字中,有一個篇章屬于他,因為他而完結。醫學院離我很遙遠,但卻因為那個人,讓我對醫學院產生了特殊的感情。我每次路過那里時,想到的不是看病,不是抓藥。想到的不是病痛,而是我與明道的交集。
哎,這世間有多少事是我們可控的。有的成為了經歷,有的成為了故事,有的成為了片段,卻唯獨沒有留在當下。所以,世界本來就是普通的,生活是不平凡的。我的感悟路遙早在幾十年前,在他那部偉大的巨作《平凡的世界》中就有定義,只是我今天才頓悟。
閑暇的時候,我還是會去曾經熟悉的地方轉轉。路過出版社時,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年輕的身影轉過身來,然后告訴我她的迷茫。我定睛一看,才發現那是十五年前的我。我們同一時刻,同一地點,在這里相遇了。
記得有一次,我坐著102路公交車開始了我的漫游。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程,見證了我的青春。每一站,都能讓我想起一些事情。路過寧夏廣播電臺時,我找到了我的向往。路過唐槐園時,我想起了那次相遇。路過懷遠市場時,我想起了那段沉悶的日子。路過我的母校時,我的內心獲得了強烈的沖擊感。我對102路公交車是充滿感情的,我就是在公交車在每一站短暫地停留中,與每一站熟悉了起來。就是那時,我期盼著有一天出一本書,記錄我的感悟與生活。本來,我只是幻想,卻沒有想到那次和明道的相遇,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心。
如今,它出爐了,如同熱乎乎的面包,散發著濃郁的味道。此時,我如同一個老者,手里捧著我的散文集,仔細閱讀著那些我修改了很多次的文章。從“序”再到“作者說”,我讀完了所有的內容。每一頁都是那么熟悉,每一個專輯都是那么有序。我在心里感慨著:哦,這是我的作品,我終于拿到它了。想起新書發布會的場景,我驕傲地對著書說:“謝謝你,讓我有名分了。”
作者簡介:田媛媛,筆名文雅,幼兒教師,青銅峽作家之家學員、中衛市作協會員,愛好寫作、看書,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