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還在上學的學生……學業很是緊張(在這里不想透露年齡),買了很多書卻……沒時間看。2014年初終于下定決心把那些買了沒看的書全看完……現在終于把這些書看完了,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上學的同時堅持地閱讀的經歷。
一天看完了這本《海鷗喬納森》,后來還從美國亞馬遜上買了英文版的。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勵志小說,可以說是童話吧。
摘一段介紹:
對海鷗喬納森來說,飛翔遠比吃重要。父母的反對、身體的局限、族人的孤立,都沒能阻止它想要飛得更高更遠。在孤獨刻苦的練習中,喬納森體驗了這一生的第一重境界:不畏萬難,挑戰和超越自我。學會了飛翔的喬納森被帶入云霄,長老們讓它見識到,飛翔沒有極限。在天堂的日日夜夜,喬納森領悟了這一生的第二重境界:擺脫信念的枷鎖,讓天賦自由施展,體驗完美狀態。作別天堂的挽留,喬納森聽從內心回到故鄉,寬容地對待各種誤解、漫罵和詛咒,指引越來越多的海鷗發掘自身的潛能。在山海天地之間,喬納森實踐著這一生的第三重境界:慈悲與愛。
名人推薦:
擁有夢想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為夢想全力以赴,更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邁克爾?杰克遜
邁克爾?杰克遜曾送給我一本名為《海鷗喬納森》的名著,鼓勵我擺脫世俗牽絆,堅持走自己的夢想之路。這《海鷗喬納森》搭建起了我們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
——科比?布萊恩特
這本書令陷于日常的我們,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愉悅。喬納森的故事簡簡單單,它要飛翔的意志讓我們無法忽略。我們也是喬納森,需要重新認識、設計自己,可以幻想和輕靈。
——陳村(作家)
諸如房產名人潘石屹、影視名人馮小剛、國際名人章子怡、張藝謀、吳宇森、王家衛、周星馳等一干人馬,都不難對海鷗“喬納森”心存感激,因為正是喬納森在一個他們毫不知曉的“海面”上印證了他們自我奮斗、贏得萬千聲名的艱難歷程。
——黃集偉(文化評論家)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遠比《小王子》最精彩,而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也會常常想起《小王子》。《海鷗喬納森》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理想,還告訴我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應該怎么做。
由于而其中海鷗喬納森的經歷和我的經歷有相似的地方,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幾度落淚(我之前只有讀《追憶似水年華》的時候哭過),正如書中所說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喬納森。我以為書中的海鷗喬納森,寫的就是每一個正在拼搏著的,不被理解的我們。個人建議大家閱讀2014最新出版的英文版,增添了一些之前出版時被刪減的內容,更為完整。當然中文版的也很不錯,插畫很棒。
然后是這本道德經旁說
《鄒牧侖文化系列:道德經旁說》主要講述了,在思想文化領域,尤其是在精神文明領域,我不欣賞一切極端、異端的思想。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從異端和極端思想泛濫處爆發的往往是人類的充滿了變態、病態、盲目、迷惘的心理追求,而在異端和極端思想大行其道的歲月里,則隨處充斥了人們反常、狂熱、瘋狂的行為表現,它們屢次把人類推向災難的深淵。幸福之到來,緩慢而平和;災難之產生,突然而劇烈。處于大變革時代的人們,要時時警醒,理想主義的畫餅從來都不能充饑,它們只是人類幻想的泡沫。
這本評注道德經的還算不錯,作者寫了一套關于儒道釋的解說,比較具有現實意義。可能是作者在中央黨校授課和目前旅居國外的雙重背景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比較豐富,至少讀起來沒什么腐朽的氣息。喜歡《道德經》的朋友們可以入手。
隨后追了馬克李維的新作
但是總覺得馬克李維后面幾部作品都不如他之前的《偷影子的人》和《伊斯坦布爾假期》來得好,可能是之前的作品寫的太好的緣故。不過我始終覺得《伊斯坦布爾假期》是馬克李維最好的作品。
隨后我最喜歡的書之一登場了!
《電影編劇的秘密》收入蘆葦和王天兵的四次談話,將蘆葦的成長經歷與電影編劇技巧的講解融為一體,既有普適的編劇法則又有實戰教訓,還有對電影經典的案例分析,除了深入探討類型與藝術關系之外,還有蘆葦對自己職業生涯重要作品的技巧分析,包括《秦頌》、《霸王別姬》、《活著》、《李自成》、《等待》、《杜月笙》、《白鹿原》、《圖雅的婚事》等。談話內容實在具體,又有可操作性,可以當成一部編劇教程。作為創作示范,書中還附有蘆葦從未發表的電影劇本《赤壁》全文。
這本書說的可不僅僅是電影,里面還說了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比如說這本略顯重口的《Lolita》。
隨后看了這本
被震撼到了,語言和故事都太美……太喜歡那種絕望卻又不得不去做的感覺,尤其是這本書的結尾:
我們堅信著,這個一年年在我們眼前逐漸遠去的極樂的未來。它從前逃脫了我們的追求,不過那沒關系。明天我們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的更遠一點……總有一天……于是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的向前推,被推入過去。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本幾乎完美的小說,這本小說寫的就是作者菲茲杰拉德本人。作為在蘭登書屋小說排行榜上僅次于神作《尤利西斯》的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絕對是名副其實。
然后又看了同一作者的
《夜色溫柔》發表于一九三四年,是菲茨杰拉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故事發生在一戰后的法國和瑞士,但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生活:來自美國中西部的迪克?戴弗才華出眾,是一名前途無量的年輕心理學家。他愛上了前來就醫的美國富翁之女——因與父親亂倫而患上精神病的尼科爾?沃倫,并和她結婚了。婚后,妻子精神狀況的反復無常耗盡了他的精力,奢侈的生活方式蠶食了他固有的道德觀念,在這雙重壓力下,迪克開始酗酒,并與一個名叫羅絲瑪麗的女影星產生了愛情糾葛,而尼科爾則選擇和闊少爺湯米尋歡作樂。小說的結尾,尼科爾同迪克離婚,嫁給湯米;迪克則孓然一身返回美國,在家鄉小鎮開了一個小診所。
這本書里有菲茲杰拉德一家的影子,讀起來略感凄涼,而且很有點對現實絕望的味道。這本書的風格與《了不起的蓋茨比》不同,蓋茨比還在堅守愛情直到死去,而這里干脆就破滅了。菲茲杰拉德的晚年生活確實挺慘的。
好了,這次就說到這里,關于下半年的讀書筆記,下次再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