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內地院線最具爭議的電影是它——
《長江圖》。
入圍第66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拿下杰出藝術成就獎。
結果上周上映后,有好大一波觀眾表示N臉懵逼。
果然是文藝片。
導演楊超,在此之前只拍過一部長片。
在《長江圖》的攝影李屏賓眼里,楊超是妥妥的“文青”。
但今天他告訴Sir一句話,比他的電影,更讓Sir懵逼——
《喜劇之王》,讓他發現了拍電影的秘密。
看來,其實藝術片跟商業片,并沒有想象中不可跨越的鴻溝。
他們早已惺惺相惜,并達成共識——優秀,從來源自對極致的追求。
文 / 楊超
來源/ 知乎問答
毒舌電影已授權轉載
拉片,是一種反復觀看、暫停、慢放、逐格觀看電影的,神經質的觀影活動。
這種觀影活動,不是為了發現劇作、表演或者主題的秘密——
那些秘密要么可以從劇本獲得,要么多看幾遍就成了。
我會重看好多遍《狂暴之路》的飛車或者《黑客帝國》的錫安陷落。
或者《迷戀》中阿佳妮的詭異床戲,更別提《我唾棄你的墳墓》中強暴和復仇場面。
甚至《馬大帥》里所有范偉出演的段落,這都是非常健康爽快的,愉悅身心的精神活動。
但這些都不是拉片。
拉片的目的,是發現電影導演的秘密。
電影導演的核心秘密是視聽語言(蒙太奇),即如何用影像來分解、重組時空。
聽起來很高科技。
其實就是,他是怎么拍的。
而不是,他拍了什么。
拉片容易走入的誤區:
去拉劇情、表演、美術等內容層面的東西,而不去聚焦內容下面那個,電影的基本形式架構——視聽語言。
視聽語言是電影導演的底線、核心技能、基本內功,你叫它什么都成。
反正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稱之為“小無相功”。
掌握小無相功,就可以運轉少林七十二,哦不,7200門絕技。
所有表象(劇作、表演、美術、音樂等),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運轉,也必須在這個平臺上運轉。
極端一點說,如果一個導演的視聽語言是平庸的,那么內容的深刻就是可疑的,或者不能持久。
但是,并不是說,只有大師藝術電影中,才有視聽語言的創造。
哪怕在最通俗的商業電影中,也有視聽語言,也有導演的秘密。
為了證明這一點,拉一小段大家耳熟能詳的周星馳的《喜劇之王》。
請欣賞片段,“一夜情之后”——
張柏芝看到周星馳留的錢,以為周只是把她當小姐,于是職業化地告辭出門。
非常漂亮的前后景關系鏡頭,簡潔明快。
切過來下一鏡,張柏芝已經在門外。
靠剪接省掉了開門,走出門的過程。
這份跳躍性的快速已經讓我吃驚,影像效率極高。
但下面這個鏡頭,更讓人吃驚。
周星馳已經在窗前隱蔽處窺視——
沒有交代他何時起床來到窗前!這是非常重要的領先觀眾的時刻!
因為導演呈現的順序和節奏,我們感到小小的驚訝,來自于視聽語言的驚訝。
同時,這又是一個前后景關系鏡頭,拍得精準。
沒有臺詞,就靠窗上鐵欄形成的空間關系,那種愛的試探和瑟縮的心態,呈現無礙。
她走了。他回頭面對鏡中自己。悔恨與不舍。
注意,即便這時,導演都沒忘帶上人物的生活細節,那些照片與人物表情形成有趣的張力。
——那不是對著臉拍表演的電視劇,是電影的視聽語言。
下面是更讓人震驚的跳躍。
從他的臉直接跳到她的臉。
移動鏡頭,她走了。兩種落寞的表情。
我們以為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
很快,就在同一鏡頭內,跟著她走的方向,移動攝影把他移了出來。
——這是這個鏡頭的落幅,也是長鏡頭的調度能力,但又干脆利落。
劇情的起伏,直接用視聽語言呈現了出來。
下面幾鏡是簡單的正反打,不講了。
這是導演沒什么辦法的時刻,那就按照模式拍。
很正常,誰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做到用影像的創意和變化。
但就是這會兒,厲害的鏡頭又來了!
她走出畫面,本來只是一個交代動作的過場鏡頭。
沒想到導演在她出畫后并不停止,而是在同一鏡頭內用小升降抬起畫面。
這是干什么?
又沒有表情,在拍什么?拍海浪啊。
拍海浪干什么?拍心情啊!
用海浪來呈現周星馳的心情。
我第一次看到這里極為震驚,這是藝術電影啊
心情還未平復,立刻切到海邊公路,有一個簡潔明快的關系鏡頭。
太快了!太帥了!省了多少無謂的過程!
他出門,下樓,奔跑,都不講,一個心跳之間,他就追上了她。
觀眾感到的是一個又一個驚喜。
她故作輕松。
他在猶豫。
跳切!讓人驚喜的跳切!
這個猶豫的呈現,也不是完全靠表演,而是靠一個跳切,來表現他的猶豫。
這視聽語言簡直不要太帥。
終于表白。
這關鍵的時刻,關鍵的一句話,接下來導演會怎么呈現,只靠他和她的表演?
這是整個段落的導演最大考驗,視聽語言能否放射電影光芒,就在這一刻。
居然是跳一個兩個人都沒有表情的全景背影!!
誰分的鏡頭?誰的小無相功?
周星馳這么牛嗎?
鏡頭越過他,向她沖去。
那句表白,“我養你吧”,直接化為一個運動鏡頭,向她沖去!
這感動無以言表,所以只能以影像呈現。
這就是電影,這就是MOVIE。
越來越近。
這溫柔的表白,她會如何回應?
所有戲劇,懸念和感動,全化為影像。
動人心魄的回頭。
不是演得有多好(演得當然也不錯),關鍵是這個鏡頭順序,影像鋪墊到這一刻,誰演(只要是自然的電影表演),都是動人。
唉,居然是這樣。時機已經消失,接近如此不易。
她走了。他黯然神傷。
這次終于是這場的結局了,鏡頭很長,她出畫后,他呆立不動。
這個景別和之前這個場景的第一鏡一模一樣,也在影像上暗示,結束了。
(當然沒有結束,最大的打擊即將到來)
如果說上一個畫面觀眾還存著萬一之想的話,下一個車窗移動鏡頭,離開了剛才他的家,明確無疑地告訴我們,這場結束了,他們沒能相愛。
我們終于放下了警惕,準備下一場戲。
導演騙過了我們。直接給我們的心靈重重一擊。
她已經哭成狗了。
我們猝不及防。瞬間被震驚,打動。
這是極簡練,極準確的視聽語言。這是領先觀眾,騙過觀眾,實施突然打擊的電影手段。這是天山折梅手。
注意!如果切過來不是直接呈現哭到中途的狀態,而是從零哭起,就全完了。
我們有了防備,就不會感動了。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這是乾坤大挪移。
演得好嗎?合格。夠真。
能演到這個程度的,太多了。但能把鏡頭分到這個程度,用視聽語言把演員托舉起來,到達移情巔峰的類型電影,并不多。
這就是拉片。
這么拉片,就能發現電影導演的秘密,也可以自己做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