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評論各國軍隊的時候,曾有言論:“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聽上去,好像齊國的技擊之士戰斗力不強,然而,能夠跟聞名于天下的魏武卒,秦銳士想比較,齊技擊本身也并非弱旅。只是適應的戰場不同罷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歷史來看,齊技擊出現的時間比魏武卒早的多,早在春秋齊莊公時期就有了。《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齊莊公為勇爵”,其意為齊莊公設置勇士爵位,即在戰場上表現勇敢者就可得到爵位。戰國時齊國經過考選和訓練步兵,也稱持戟之士。駐防于五都(唐朝史學家在《史記索隱》中,則表示齊國的五都很可能是臨淄、即墨、莒、高唐、平陸這五個城市),亦稱“五家之兵”或“技擊”。基本上就是齊國的常備軍隊,與臨時動員召集百姓而成軍戰斗力不可同日而語。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齊技擊的兵員,首要條件就是勇士。何謂勇士,指勇敢的士兵。后亦泛指有力氣有膽量的人。可以說技擊之士都是上了戰場,面對強大的敵人也不會輕易后退的勇敢之士,并且作為常備軍,進過了專業化的軍事訓練,特別是齊威王改革,亦增強了技擊軍紀律和戰力,成為能夠與魏武卒并肩的精銳之軍。他的戰力之高,在名將帶領之下能夠得以發揮最大的水平。特別是與魏軍名將龐涓帶領的魏武卒較量中,經過了桂陵、馬陵之戰。完全發揮出了齊技擊的個人勇武,而作為重裝部隊的魏武卒沒法發揮擅長的攻堅能力,只能遺憾落敗。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到齊閔王時期,技擊軍進再行改/革: 一、 針對齊人好勇斗狠、私斗嚴重特點,頒布法令即:在齊國內部“殺人者死,傷人者型”之法。 二、 針對技擊軍來源于城市市內人群,而實行了軍功的金錢獎勵制度。經過這么一變革,技擊軍一度打遍天下均無敵。故漢書云:齊閔以技擊強。齊閔王與秦昭王差點并稱東西二帝,齊技擊之士就是底氣所在。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然而荀子為何要說“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這個完全要放到荀子說出這句話的背景來看。齊閔王即位后不久,與時任“齊技擊”的統帥田文再次爆發內斗,最終引發“五國滅齊”。齊技擊在這場災難中元氣大傷,再無往日威風。荀子說的這段話是好幾十年之后的。因此,以當時的齊技擊的戰力來評斷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