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寫作主題遲遲沒有想出來,腦子一團漿糊,想倒點什么出來,卻應瓶口太窄通路阻塞。既然沒有主題,那就寫寫這種混沌的狀態吧。
剛讀完Anders Ericssion 的《刻意練習》,這是近年來閱讀最仔細一本英文書, 實時提醒自己不能囫圇吞棗,遇到一遍讀不通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做到每句話都搞懂。讀完的感覺是作者講了很多道理,但又仿佛道理就那么幾條。想寫一篇關于刻意練習的讀書筆記,卻感覺詞窮。全書像是一本論證非常嚴謹的論文,配以大量實驗作為論據。以往讀書主要看結論,讀過此書意識到推論的重要性不亞于行動之于真知。
近來意識到自己工作能力的欠缺,開始大量閱讀產品方面的書籍,聽在線課程,關注牛人的公眾號,了解的越多越明白自己的無知,陷入自卑中。就在寫這篇時看到采銅公眾號的更新,他說自己最看中的三個品質之一是覺察到自己無知的欣喜,無知推進每日的不斷精進。那么無知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會推動我不斷拓展"知"的邊界。
那么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該如何去學習提升自己?我想嘗試運用建立心理表征的刻意練習方法學習HTML, CSS, python, sketch UI設計,以及所有成為一名優秀產品經理的技能與品質。需要學習的知識組團撲面而來,有些迷失,不知從哪里開始,不知要先放棄哪個?但我明白的是要把"慢慢學總歸會學會"學習理念丟掉。學習HTML, CSS, python, sketch并不是想成為程序員、設計師,目的是了解基本原理、思維模式和知識框架。預計用一個月的時間學習HTML、CSS的知識(雖然以前學過仍只是知道幾個標簽而已), 一個月的時間細致深入學習sketch(已經會用但不能系統的做出一套UI),6個月學習python語言(已學了基本語法)。
說到學習就不得不提《刻意練習》,如何刻意練習成為高手呢?
1. 先找到行業內的高手:通過高手了解牛人的水準是怎樣的。
2. 請高手做老師:方法有很多,讀高手的書,參加培訓,關注高手的發文,直接向高手請教,如通過在行、分答、小密圈等。
3. 先構建心理表征:"心理表征"這個詞聽起來很高深的樣子,其實它的英文是mental representation,直譯過來就是大腦中的一個形象代表。我的理解是正如"盲人摸象"成語典故所描述的:想要了解大象,單單抱著腿、鼻子、尾巴是不行的。要先離遠一點看清大象的全貌,知曉各部位如何配合。這個大腦中的全貌就是心理表征,之后把知識拆分,重復練習。
4. 不斷跳出舒適區:當前的內容掌握之后,增加一點難度,繼續練習,循環往復。難度不能太大,稍稍發力就做的到程度即可。
5. 暴露自己:向公眾展示你的產品、文字,與同行交流等獲得足夠反饋。
6. 根據反饋不斷調整循環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