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老師的職責是節省學生的時間,那么伊尼斯就是歷史上有記錄的最好的老師。--麥克盧漢
帝國:既是作為政體的大型國家,也泛指大型的政治組織。
帝國分類:伊尼斯分為 政治帝國和宗教帝國。中國君主關注空間,中國的宗教關注時間。朝代一代一代交替,而宗教卻一直流傳。
一個帝國成功的關鍵,是要解決時間和空間問題。? --伊尼斯
伊尼斯認為理想的帝國,是希臘帝國。他偏向于口頭傳統,尤其是希臘文明中反映出來的口頭傳統。而口頭傳統的衰敗,是因為它既倚重時間媒介:如文字,又倚重空間媒介:如金字塔。希特勒的口語很厲害。
西方文明從拼音文字開始,到廣播媒介為止走了一段彎路,這段彎路就是專門化,就是“太過”。--伊尼斯
(暗示:不依賴專門化的技藝,在一切文化生活領域都是如此。)
公元前五世紀末后,由于文字和個人主義的發展,希臘文化被毀了。
傳播:伊尼斯研究的傳播是媒介的發軔、流布、變異、互動、特質、偏向。
伊尼斯的理論貢獻
1.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指出了西方文明的危險和局限性。
2.以媒介做文明分期。簡化版本:把西方歷史分為文字和印刷兩個時期。
3.媒介決定論?!耙环N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APP的出現,讓人們開始碎片化閱讀,形成一種新的文明。4.傳播偏向論。傳播和傳播媒介都有偏向,大體上分為:口頭傳播與書面傳播,時間與空間。
以下說明,傳播偏向論的意旨、要害,說明媒介的性質和偏向,并且說明媒介為何有這些偏向。
倚重時間的媒介,其性質耐久,羊皮紙、粘土和石頭即為其例。倚重空間的媒介,耐久性比較遜色,質地比較輕。后者適合廣袤地區的治理和貿易,倚重空間的材料,有利于集中化。我們考慮大規模的政治組織,比如帝國時,必須立足在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我們要克服媒介的偏向,既不過分倚重時間,也不過分倚重空間。
一個成功的帝國必須充分認識到空間問題,空間問題,既是軍事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它還要認識到時間問題,時間問題既是朝代問題和人生壽限問題,也是宗教問題。國家的官僚體制倚重空間,忽略時間。相反宗教卻倚重時間,忽略空間。
威尼斯與麥克羅漢同異
概括麥克盧漢的研究方法:探索而不做結論,并置而不做分析,鋪陳而不做歸納,發現而不做判斷,定性而不定量,求形而上而不求實證。
伊尼斯以動態的態度看待過去,把歷史當做一臺戲,整個世界就是劇組。
歷史不是事實的編纂,而是對生命動態過程的洞見。而且,要求得這洞見,不能用全景式的掃描,不能用鳥瞰的方法,只能把某些具體的事件分離出來進行精細的考察,就像拍特寫鏡頭那樣進入進行深入的檢視。這種方法既能夠從內部,也能夠從外部對一種文化進行評價。
為什么很多人讀伊尼斯作品感覺很難?
因為他用參與性的關懷去研究歷史運行機制,而不是用一個觀點去研究歷史。
所謂歷史命運,就是人們拒絕承認從文化模式生長出來的模式,實際上各種文化中都已經存在這樣的模式。
世界歷史舞臺上的偉大演員,對自己的時代的基本問題都表現出無知和誤解,而伊尼斯已經習慣思考這個問題,覺得可以原諒自己,不去對人性做判斷。馬克思、恩格斯對于自己的時代的基本問題,沒有表現出無知和誤解吧?
一個又一個文化因驕狂而自我毀滅,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粗枝大葉和一些瑣碎的小事。
每當引進新的技術發明,由此而產生的全新的服務環境,就會使社會經驗發生大規模的重新組合。世界還是那個世界,淘寶的出現卻社會發生了巨變。快遞行業更加繁榮。人們習慣線上購物,生活方式也改變。
我們感知生活的重新組合,便是對環境的一種新的認識。我們在無意之間,渾然不覺地用技術發明創造出來的環境,既是利,又是弊。這個新環境,對我們的意識和認識提出很高的要求。
許多古老的帝國專注于國際事務,希臘關注的卻是個人的發展。(這也是伊尼斯喜歡希臘的原因吧。)
文明是社會組織的文字結構和口頭結構的十分脆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