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了四天的時間把伊尼斯《傳播的偏向》一書讀完了。伊尼斯是麥克盧漢的老師,所以對其專著的閱讀,使我感嘆于其作為政治經濟學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對西方古代的文化經濟研究之深入徹底。
雖然該書只有薄薄的一本,但是卻非常晦澀難懂,如果想完全理解書中的思想還是需要多讀幾遍的。所以在初次閱讀該書時,我先簡單將書中一些觀點做了摘抄,以便深刻理解。
首先,在該書中,伊尼斯確定了媒介的屬性:媒介在時間和空間上對社會組織產生決定性影響。這是伊尼斯的主要媒介觀點。其主要理論貢獻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西方文明的危機。他放棄了芝加哥學派駕輕就熟的小社區研究路子,轉而研究加拿大的宏觀經濟。他批評西方文明擾亂了時間和空間的平衡。
二,文明分期。他按照傳播媒介的形態和性質對世界文明做了這樣的分期:1.蘇美爾文明。2.埃及文明。3.希臘-羅馬文明。4.中世紀時期文明。5.中國紙筆時期文明。6.印刷術初期文明。7.啟蒙時期文明。8.機器印刷時期的文明。9.電影時期的文明。10.廣播時期的文明。
三,傳播偏向論。傳播媒介的性質往往在文明中產生一種偏向。這種偏向或有利于時間觀念,或有利于空間觀念。他偏向于口頭傳播。
四,媒介對社會的影響。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
隨后,在第一章節“密涅瓦的貓頭鷹”中,伊尼斯做出了這樣幾種觀點的表述。
“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文化的繁榮出現在崩潰的前夕。”
“簡化而靈活的字母表和讀書寫字的傳播,都強化了邏輯,并必然加強廣泛的一致性。文字的傳播拓寬了可供篩選的范圍,使人才的篩選成為可能。對文字的倚重削弱了希臘的封建等級制,文字已經成為對智力的考驗。一個書寫的時代基本上是自我取向的時代。”
在本章節中,伊尼斯探討的是古希臘古埃及等社會從口頭傳播到書寫傳播的媒介演變情況。
在第二章節“傳播的偏向”中,我摘抄了這樣一些觀點。
“湯因比文類的文明研究往往有一種偏向:倚重宗教的問題,忽視空間問題尤其是法律問題。”
“一種媒介經過長期使用之后,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它傳播的知識的特征。”
“報紙壟斷時間,但是它對空間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因為它有地方特點。報紙壟斷具有不穩定和危機的特征。廣播電臺使西方文明進去一個新階段,它倚重的是集中化,它需要關注的是連續性,紙張和印刷業傳播的偏向,注定要被廣播的偏向抵消。”
在這里,伊尼斯已經進去到討論關于近現代印刷業和報紙廣播的傳播問題了。他提出不同的媒介會有不同的倚重,認為報紙是倚重時間的媒介而廣播是倚重空間的媒介。
第三章,“時間的訴求”,伊尼斯開始討論媒介與時間的關系。
“我們分析經濟變革時,要看看人們對時間的態度,看看這種態對變革有何意義。這樣有助于人們擺脫好古癖,擺脫專注于現在,擺脫停滯和成熟的幽靈。他避不開筆下那個時期人們的偏向,但他可以估量那個時期的時間觀念,指出這種偏向的危險。”
“印刷術和攝影術是視覺本位的傳播,這種傳播產生的壟斷,給西方文明構成毀滅性威脅。先是戰爭的威脅,后是和平的威脅。這種壟斷強調個人主義,隨后又突出非穩定性,并且造成了民主、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等標語口號的幻覺。”
“印刷工業有一個特征:非集中化和地方主義,西方世界的民族主義分歧就是其表現。國家內部的地區分割和不穩定也是其表現。”
伊尼斯在總結時間和媒介的關系時,認為時間能影響一個地方的文明和經濟,但同時有不同倚重的媒介演變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并且區別對比了印刷工業和早期的書寫傳播時代。
第五章,伊尼斯探討了“空間的問題”。
其認為“金字塔反映了對時間控制的強調,對空間的重視轉移到對連續性和宗教的強調。”“宗教組織倚重時間,政治組織倚重空間。”
在這里,他對比了宗教和政治對媒介倚重的區別,并且分別討論了媒介對兩者的影響。
另外,在第七章“美國的技術與公共輿論”一章中,伊尼斯認為“技術發明,是為了適應傳播壟斷的保守傳統,其后果是給公共輿論和政治組織造成動蕩。印刷機及其相關的發明,包括插圖技術的進步,都是指向借助眼睛的傳播。它引起的后果,是強調地方主義和非集中化。這些技術的改良,是為了適應對遼闊地域的控制。印刷機及其相關的技術改良的后果,是時間和連續性的摧毀。”
他這里明確表示了媒介技術—印刷術和廣播業的發展不僅影響到社會文明,甚至已經影響到國家政局的安穩。所以他非常推崇口頭傳播。
這是我對部分章節的摘抄,另外的章節我認為主要是伊尼斯對其觀點的分析論證,旁征博引了大量古代西方的政治經濟史,這些需要我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以慢慢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