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幾本不同的書后,反而更不知道應該如何開頭開始講一個故事,還好不是要講故事 。
只是很多事,都只能是站在自己主觀的認知上去感受,習慣了黑夜之后才能看清,擁有黑的眼睛,卻追尋光明。
Part 1
記得小時候,手機通訊還沒有普及,所以有機會的話,會申請一個騰訊QQ,在放學之后跑到網吧,除了玩游戲,會在此之間,找那個想說話的人聊天,會先打出一個字一個符號——在?。可能說一些現在依稀都記不起的胡話,我只是記得對方回的最多的是“神經病”,在完全沒有聊天內容,不知道說了些什么的情況下到天黑。
過了些年,有機會有了自己的通訊設備,在最初的時候,短信的存儲是有限,一些無趣的早安,晚安卻都會被留存。手機也具有上網功能之后,課間課上聊QQ甚是方便,大家樂于評論,那個時候認識的都還很熟,那個時候還不能點贊。之后又出現很多新的社交軟件,微信朋友圈開始興起,微博的開放性很受喜愛,說過最多的話是“求粉呀!”。
我印象中,各種動態最豐富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而微博正流行時,去了哪里干了什么吃了啥,都會分享,這叫曬圖,深夜曬吃的這叫拉仇恨,亦或者深夜福利。大學的時候,大家集體復活了畢業的那個學期的那幾個星期的那幾天。
有些人我再也沒見到,有些人我也再沒想起,有些人是把我拉黑了亦或者屏蔽,有些人是我不再看她的動態。之后卻也不用再操作什么,反正也沒什么大家的消息,有些消息打了一長串評論,再一個字字字的刪除,然后點個贊。
最后不過淪為點贊之交的,有的動態是你想但連評論都不能,看過或者點個贊。很多P過的照片,美顏相機,還有專用的美圖手機,手指輕輕很方便劃過,修圖是一門技術,但除了有風景為背景的大多不愿點開大圖,很多照片,卻像看過很多遍,都很美,沒有時光的痕跡。
年輕時有做過傻事,我們早就明白很多道理,不再“幼稚”。還有列表里有三百零八,其中二百七從不聯系,每個月都會聯系的十有一,為什么那么多不聯系的不清空,早些年其實做過這樣的事,然而過段時間再屁顛顛加回來。說來只是靜靜地躺著就好,早就沒了折騰的脾氣。
Part 2
小學的時候,有幾個朋友,其中有一個小胖很要好,我記得他的生日,還有星座。放學后會去他家玩,暑假的大熱天也會穿過整個街道,時常會在周末時打電話到家里,說很久的話,一起玩一個游戲。初中分班不在一起,失落了很久,剛上初中的那個學期還是會經常約著一起,家是相反的方向,要不順路的說很多話。
之后便慢慢與初中的同學熟絡,與初中的朋友一起。之后的高中,大學想寫很多,想感謝很多人,但還是一筆帶過好了。有聯系方式,卻沒再聯系,有那么幾次在路上碰到,隨便寒暄幾句也就各奔東西。時至今日,身邊朋友還是初中那一批,今年是第十一年,九月一號是十周年,卻也都忘了。十二歲認識的人,直到二十二歲不容易,再難聯系的朋友,想起也會覺得有無法言表的情緒,只是無非很難再有交集,再有共同的話題。
在大二的每個星期四,會有人從城市的東邊到月湖河畔、那些天的陽光甚好,也會有梅雨,我們曬著八十歲的太陽,卻過不好十八歲的人生。
不知道全篇想講述什么,沒有講故事,是故事里的人。
記得看大魚海棠的影評中有這樣一段:最可悲的是,我們遇到一些人,犯下一些錯,想要彌補卻發現根本無能為力。你違背自然,必有犧牲,如非此,必有人代你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