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程學院》請教戰隼大神分享《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本次分享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來講解:
一、宏觀
(一)知識管理的核心
知識管理的核心是創造價值
在構建知識管理之前,應該認識自己,請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1.你是誰
2.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只有知道你的學習目標及方向,你才能將有限的精力聚焦在自己的學習目標上,才能用知識服務于你的學習目標,才能創造價值,最終才有可能讓你成為你自己想要的人。
(二)構建知識管理體系的意義
1.處理問題的效率高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接收大量的無序雜亂的信息,信息過載??墒菦]發生大問題時,我們沒有察覺。而當出現大問題時,有知識管理體系的人明顯在處理問題時有自己的方式,而且效率好。
2.記錄人生軌跡
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隨著歲數的增長以及事務的繁多,一些處理問題經驗就慢慢被擱置以及忘記。所以做過知識管理體系的人,可以通過筆記,工作日記等回顧自己的人生,也是件不錯的事情。
(三)構建知識管理體系的方式
1.如果構建知識管理體系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
那么就以問題為主,帶著問題去實踐
2.如果構建知識管理體系的目的是構建體系
那么就以元認知為主,從根源學習起
(四)知識的分類
1.一般分法
What:事實知識:知道是什么?
Why:原理知識:知道為什么?
Who:人際知識:知道是誰(誰知道,誰知道怎么做?)
How:技能知識:知道怎么做?
2.顯性隱性之分
顯性知識:語音、文字、肢體等方式表達清楚的知識
隱性知識:知道怎么做,但是很難告訴別人的知識,如經驗
(五)信息與知識管理
信息管理:現有信息收集、整理
知識管理:對知識的生產、創造
知識與知識之間不斷的鏈接,成為知識地圖,也是知識管理體系,而在這過程就是從最底層的信息、數據開始,到最后的方法論這個顯性知識。
所以在這過程要懂得顯性隱性轉化的原理。在現有的顯性知識的了解上(如書上的知識)去實踐,去內化成隱性知識(自己懂,但是很難告訴別人)然后不斷強迫自己輸出變成方法論,這就是把隱性知識變為顯性知識的過程。
在當代的職場生活中,沒有不可替代的職位,只是成本不同而已,經驗顯性變得更重要。
二、微觀
信息收集與處理的正確打開方式
1.關于信息收集的正確打開方式
你是否總是收集,覺得以后可能有用,但是卻從來不去打理這些信息,你是否也如此?
我們應該聚焦在自己的學習目標上,然后圍繞學習目標主動收集信息。
而且我們還應該提高自己收集信息的速度,盡量做到3-5秒這樣的速度。因而我們要花時間去熟練收集方式,如印象筆記、有道云筆記、為知筆記等(書籍推薦:李參《印象筆記留給我的空間》)
2.關于信息的處理的正確打開方式
你是否讓你的信息一直處在收藏里頭,不曾打理?
1.固定時間:我們應該規定時間進行處理,每周固定時間統一處理
2.合并:將幾篇文章或者筆記合并成一篇
3.輸出:用自己的話寫文章
(定期輸出還有一好處:可以建立良好的個人品牌)
4.刪除:對于無用,或者過時的文章都應定期刪除。每回收集信息時,不是簡單的瀏覽,而應該在里頭提煉出有用的信息,把多余的部分刪除。
5.適度:完全不處理也不好,在信息處理上花費過多時間也不好,以實用為主。
提供兩個處理信息的模型:一個是思維導圖;一個用黃金三分法
黃金三分法:
1.留出空余,行首對齊,用圖畫表,重視視覺效果
2.在筆記本頂部3-5cm空白區域寫個標題
3.按照“事實-原因-結論”
聚焦收集,分類整理,細分分析,重復輸出,時常復習,創造價值。
人生就像漏斗,入口很大,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應該學會聚焦、收攏入口,才有可能創造價值,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