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晚六點半,如約相聚云端,參與研課組的研課活動,和以往一樣第部分,由各學段的老師進行自己的優秀作業設計分享;之后,進行主題大課學習。分享活動由滕衛老師主持。
一、優秀作業設計“八要素”說課分享
一)小學組:劉靜老師? ? 220495
設計思路:
家常飯燒出營養餐
追問1:講評目的以評促學。思考單元需要評什問題?
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人和自然和諧共生
分析試卷:逐個部分進行;筆試部分三個語篇,提供足夠的語篇信息;補全對話、
試卷講評:
兩條主線:單元主題的深化;學生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
聽力:錯題情況,成因分析,講評措施
筆試:對話創編
反思:
組卷:主題意義的持續探究
診斷:分析題目,答題情況
講評:
通過追問與探究,超強的組織能力,真的把“家常飯”做成了“營養餐”,學習了。
二)初中組:張淑智老師? 211044
試題分析;內容分析:試卷涉及所有語篇
學情分析;目標設計;重難點;
教學過程:
講前:導入、分析
講中:自測,小組,教師點撥,練習(拯救環境,瀕危動物,污染)
板書設計;設計反思:基于語境的設計,依托語篇;講后開放式活動——借題發揮式
試卷講評課與英語學習活動觀、單元主題意義聯系在一起,有活動,引導學生深度參與。
三)高中組:? 李俊賢? 210363
文本分析——語篇,學情分析—高三學生(人物類記敘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過程: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內化與運用(總結文章主旨,分析文本結構……),遷移創新(美句賞析We? can live without candy,but we can't live without medicine when ill.);設計反思。
二、新課標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和學業質量要求? ? 王輝霞
說課簡評:
劉老師:單元教材分析基礎上,繪制單元育人藍圖,組卷:同一個主題下的群閱讀;教師行為多點,讓學生要深度參與。學生自我診斷,小組診斷。
張老師:貼近本學期主題,圍繞三個話題,提升到更為高階思維——如何做,如何進行環保,命題依據。
李老師:單課時行,單元就略顯單薄。
試卷講評課分享:
語篇分析——新學員,盡可能把涉及的每個語篇進行逐一分析;
課程內容六要素:如何教的知道,程序性知識,基礎上進行;
組卷:N+1,錯題有規律;分層設置;
注意:同話題語篇群閱讀,搜集整合,改變;題目設置:學習理解60%,應用實踐30%,遷移創新10%
診斷:嚴格按照時間檢測。自我診斷(可提供答案)→小組對子互評(組內小組錯誤較多的題目,呈現在展板上)→老師評價(主觀)
糾錯及錯題庫的建立:專門買的錯題本,糾錯原因要寫上,錯題組卷。
唐老師糾錯本:未掌握知識點;保留試卷,標出錯題,何時檢測?
研課:“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學業質量
一、教—學—評一體化內涵:
教學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評助學,以評促教,教學評一體化。
先學會評價再學上課,教了不等于學了,學了不等于學會了。學生的素養或者成績是“學會”的證據,而不是教了、學了的必然結果。教→學,人際轉換,學→學會,自我轉換。
教學評價就是教學信息的GPS。
人人盯著滿分,造成教育內卷、社會焦慮的直接原因。
教學評價現存問題
1.評價理念與評價意識淡薄,忽視評價目標與評價內容的思考與設計,缺少請假策略指導;
2.教、學、評割裂——評凌駕于教、學之上,教大于學;學處在被動地位;
3.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單一,課堂評價隨意性強,針對性、診斷性評價少,淺層次評價多;
4.有“評”無“價”,不能針對學生的提升提出適當建議,重“結果”輕“過程;
5.不能形成有效評價機制,對多元評價主體、多樣的評價方式、全面的評價內容、多維的評價目標理解不透徹。
核心素養時代需要創新評價: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學科/課程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課程性質,理念,目標,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
2022版課標教學評價原則: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關注學生持續發展,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三、聆聽思考
首先,從教數年來,唯“分數”至上的單一評價方式一直在左右著老師,老師的評優選先,職稱晉升,績效工資都與其掛鉤。所以,大多老師有這樣的共識和說法:與其說是考學生,還不如說是考老師,看家長。每逢考試前,老師與家長比孩子還緊張。因此,置身于這樣的應試教育環境與生態下,學校領導、家長拿老師所帶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價老師;那么,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老師拿學生的學習成績來有失偏頗的評價學生。這樣就無形陷入了一種畸形發展的怪圈,導致內卷化、教師家長焦慮日增。解決這種怪圈的途徑就是要突破思維定勢,敢于破圈,接受力所能及的改變,通過《課標》的深入學習和參與研課組課程學習、交流談論,改變自己的就有認知與以往經驗,轉變理念,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要滲透“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理念,改變不了現實,可以沖淡現實,在自己的課堂上做出力所能及的改變與嘗試。正如程曉堂教授在“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達成育人目標?”中所講到的:作為一線教師,要時刻心懷育人意識,不斷提高育人能力,適切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外國文化和價值觀,所教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在評價體系中滲透對育人目標的評價;這與我們今晚研課談論“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不是有著共同的目標指向嗎?
其次,通過聆聽學友分享和課程講師講解及具體課例呈現,讓我對試卷講評課的開展及試題命制又走了深入認識,試題命制并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的檢測,而是在單元教材分析(尤其是課程內容六要素),學情分析基礎上,繪制單元育人藍圖的前提下,有了對單元深刻把握個分析,再進行組卷,當然試卷命制要圍繞單元主題意義,通過搜集,整合,創編等設置同話題語篇群,同時按照比例設置學習理解類,實踐運用類,遷移創新類試題;
最后,試卷講評課要與英語學習活動觀、單元主題意義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層級互聯的活動,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和老師評的過程,真正實現知識增長、經驗豐富、能力提升和態度轉變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