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橫塘問舊游 | 尋城記系列作品

1.
中國的文字實在絕妙,經意或不經意間兩三個字的拼湊,便組合出一串漂亮的地名。我喜歡追逐著這些美麗的名字到處游走,于是,在那一年的秋天,我千里迢迢孤身而去,找到了千燈,找到了錦溪,還有——橫塘。

在中國南方的水鄉,“橫塘”這個名字不過平常得很,恐怕沒有一百,也有幾十,但卻讓我足足醉心不已。中國歷史上最美的橫塘有兩處,一處在金陵,在崔顥的《長干曲》中,另一處在姑蘇,也就是我所往的,蘇州西南盤門之外的橫塘古鎮。

2.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作此詩的范成大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與陸游、楊萬里、尤袤一起被后人稱為南宋文壇的四大家。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正是宋金相峙的亂世,二十八歲中了進士,三十一歲開始任職,先后做過知州、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還作為南宋的使臣出使過金國。

要知道宋孝宗派范成大那次出使的使命是什么?是決定廢除南宋朝廷向金國皇帝跪拜受書這一恥辱性的禮儀!在蠻橫的金國君臣面前,這個文弱的蘇州人不畏強暴,據理力爭,慷慨陳詞,一度甚至差點被殺,但最終不辱使命,完節而歸,為孱弱的南宋朝廷保住了僅有的一點尊嚴。

后來在他五十二歲的時候,他坐到了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位置。然而,范成大的這個副宰相也并沒有做多久便被撤了職,原因是和宋孝宗的政見相左。我不知道他們相左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因為畢竟孝宗皇帝是有宋一朝中少有的幾位有魄力有作為的皇帝。大概只是性格不合吧,只是從此之后范成大的政壇之路便開始走了下坡。

在最后十年里,心灰意冷的范成大拖病請辭,隱居在故鄉蘇州的石湖,號石湖居士,過起了參禪理佛田園隱逸的生活。每年都會有很多的朋友拎著美酒,帶著詩作來看望他。范石湖本就是疏狂曠達之人,高唱著“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來迎接這些意氣相投的朋友。一次次吟詩唱和,杯酒盡興之后,他便親自把這些朋友送到橫塘的渡頭,執手相別。

就這樣的十年,春去秋來,物是人非,只有橫塘古鎮上的石橋與朱塔依然未變。在這些所送客人的身影中,不乏陸放翁、辛稼軒、姜白石這些日后流傳千古的大人物。都是性情中人,都過著郁郁不得志的落魄生活。到了渡頭,輕嘆一聲,解開船繩,抱一抱拳,道一個珍重,水面上倒映出幾張無奈的面容,船起時,波紋沖碎了苦笑,之后各奔天涯。

3.
橫塘歷史上最美的一瞬間發生在范成大出生前的二十年。

那也是一個“細雨垂楊”的暮春時節,煙雨蒙蒙,梅子黃熟,在這樣一個早晨,一位鉛華褪盡的女子同一位才華橫溢的詞人在橫塘岸邊驀地相遇了……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這或許只是一場普普通通的邂逅罷了,甚至只是四目相對了一下,沒有只言片語,便匆匆擦肩而過。九百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同當年的詞人一樣,連這位姑娘姓甚名誰都不知曉,但這一切已并不重要,因為那一瞬已經深深刻在了詞人的心間,沉在了橫塘千年不息的水流之下。

寫這闋詞的人叫賀鑄,算起來他還是北宋皇族的后裔,是當年宋太祖賀皇后的族孫。有如此顯赫的身份,又有這樣不一般的才華,按說他的前程應該是一馬平川,不可限量的。然而賀鑄這個人,為人剛直,不附權貴,當時的人們都評他身上有一股俠氣,不會察言觀色,不會鉆營取巧,甚至連官場上最基本的“忍氣吞聲”都做不到,如此這般,只有處處碰壁,事事排擠的份,做了幾十年的小官,最后退隱蘇州,史料上記載他是“貧窮以終”。

據說賀鑄人長得實在不太好看,身高馬大,面色青黑,眉毛眼睛鼻子嘴唇似乎也搭配得不太和諧,完全顛覆了中國傳統文弱書生的形象,所以世人給了他一個渾名,叫做“賀鬼頭”。但是誰又能想到如此的一個“粗”人竟然有這樣縝密的心思,寫出這樣委婉的詞句?大概只能用文人生性多情來解釋罷。若干年后,不依然有詩人撐著一支油紙傘徘徊在江南雨巷中,渴望逢著那丁香一般的姑娘么?

賀鑄多情卻不濫情。寫這首詞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他的結發妻子趙氏夫人去世也已經多年了,但他每每想到,仍然淚灑衣襟。兩個人少年夫妻,那趙氏夫人本也是宗室家族的千金小姐,但甘愿與夫君貧賤相守。賀鑄一生不曾富貴,過著寒苦的生活,而妻子一直無怨無悔。每每衣服破了,沒有余錢購買新衣,趙氏夫人便親自在燈下一針一線的縫補,就這樣患難與共了二十余年,直到她在蘇州去世。多年以后,賀鑄歸隱蘇州,故地重游,在妻子墳前長嘆一聲“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往事目目,揮一揮衣袖,淚下潸然。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是河南人,但他選擇了后半生退隱蘇州,是因為他的妻子死在這里,這一城的風雨,這一川的煙樹,這一懷的思念,他都要一生相守。那一次橫塘的美麗邂逅多半是他腦海里的一次時光倒流,從那位不曾相識的女子身上仿佛看到了妻子年輕時的影子。或許這只是我的一廂情愿罷,但在那年如縷如煙的黃梅雨中,我確確實實讀到了賀鑄那一顆熾熱的心。

4.
離橫塘不遠,還有一處孤寂的庭院,在那里有唐伯虎的墓。

中國人都喜歡唐伯虎,雖然他看上去有些狂妄,有些不羈,似乎顛覆了中國傳統文人的作派,但他自封“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名號,幾百年來,卻從沒有一個人試圖去否定他。盡管他參加了科考,卻因莫須有的“舞弊案”失去了鄉試第一的功名(古代科舉稱鄉試第一為解元),但蘇州人不管這些,依然甜甜地叫他“唐解元”,還為他編出許多傳奇的故事。

先是馮夢龍在他的《警世通言》中收入了《唐解元一笑姻緣》,后來人們也許覺得“一笑”還不足以體現這位江南第一才子的風流,于是“一笑”變成了“三笑”,“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從此在大江南北傳播開去。流傳了四百年的故事讓人拍案叫絕,但他的真實性也著實讓人懷疑。秋香雖然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不過她并非什么無錫華府的丫鬟,而是與唐寅同拜沈周為師學畫的師姐,而且她整整比唐伯虎大了二十四歲,這一段忘年的姐弟戀恐怕也只是人們一廂情愿的亂點鴛鴦譜罷了。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又是什么樣子呢?如果我用“悲情”二字來形容,又不知有多少人能夠相信呢?

唐伯虎也曾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在蘇州城內開一個小酒館,也算是一個小康之家。妻子徐氏溫存體貼,夫妻恩愛,下面還有弟弟妹妹一家和睦。然而在他二十五歲的那一年,父親突然中風而亡,母親因為悲傷過度也與世長辭,妻子生子時落下了產病,不久也離開了人世,而剛出生的兒子僅僅在人間流連了三天,便追隨著母親而去,而幾乎同時,還傳來了唐伯虎最疼愛的妹妹在夫家病故的消息……

這一切似乎有些太戲劇化了,然而卻實實在在地落在了唐伯虎的身上。一年之內,五位至親相繼離開,誰又能想像出唐寅在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后來,在親友們的安撫下,他用了兩年的時間重新振作,續弦娶了一個鄉紳的女兒何氏,并且開始發奮苦讀,準備考取功名,出人頭地,來告慰這些親人的在天之靈。出眾的天賦外加上這兩年拼了命的苦讀,唐寅輕松地考取了鄉試第一。才高必然遭妒,自古從來如此。就在他志得意滿地進京考取進士時,遭人誣陷,就是剛才提到的那場所謂的“舞弊案”。唐伯虎被稀里糊涂地打進了監牢,再出來的時候,他已經三十一歲了。功名沒有了,落魄地回到家鄉,等待他的是妻子棄他改嫁而去,是弟媳要求分家和他劃清關系。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在欲哭無淚中,唐伯虎讀懂了這世間的世態炎涼。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這是唐伯虎的《把酒對月歌》,我一直認為唐寅便是明朝的李白!兩個人有太多的相似。李白仗劍游俠,唐伯虎在三十一的時候也開始了他的七省壯游,兩個人都是喜詩愛酒,放蕩不羈,視金銀為糞土的人,甚至兩個人在仕途上的波折都是驚人的一樣。分別被當時的永王和寧王看中了他們的名聲,招來做了幕僚,但同時,這兩個藩王久已有了謀反之心。只是看來唐伯虎要比李白更聰明一些,及時地察覺到了隱情,于是裝瘋賣傻跑路回了蘇州,不至于最后像詩仙那般一紙判書流放夜郎。

回到蘇州之后,他便一頭扎進了那片桃園,再也不肯出來。“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沒有銀子了,便懶洋洋“閑來寫幅青山賣”,而且還要自己挑買主,“不使人間造孽錢!”如此這般,年復一年,又怎么能不“筆硯生涯苦食艱”呢?終于在五十四歲的這一年上貧寒而終。世間從此少了一個唐伯虎,卻多出來那些一叢一叢永遠開不敗的艷麗桃花。

5.
我走過橫塘,久久地站在唐伯虎的墓前。

墓碑的前面靜悄悄放著一束鮮花,大概是之前的游人所致。這讓我想起了明末書商毛晉的那句話“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并乎?”是啊,讀了你的詩文便就是你的朋友了,又何必與你生在同時呢!

夕陽西下,我要走了。老朋友,不知道何年何月再回來探望你吧。

走出唐寅園的大門,驀然回首,范成大的垂楊,賀方回的梅雨,唐伯虎的桃花,一時間都倒映在這橫塘的流水之中,不由脫口而出了一句嘆息“人生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

這是三百年前滿清公子納蘭容若的一句詞,也是一位落寞的文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619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155評論 3 42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635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39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25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46評論 1 326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55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38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9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38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93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565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8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257評論 1 29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59評論 3 397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96評論 2 376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雕幾塊中國的花窗,框起這天人合一的融洽 構一道東方的長廊,連接那歷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綿延的姑蘇詠唱,唱得這樣風風...
    姑射閱讀 2,307評論 2 4
  • 雕幾塊中國的花窗,框起這天人合一的融洽 構一道東方的長廊,連接那歷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綿延的姑蘇詠唱,唱得這樣風風...
    林香砌閱讀 6,423評論 1 11
  • 正史對唐伯虎的記載,不過聊聊二百來字,而且還是附在《明史·文苑傳·徐禎卿傳》的后面,然而在野史中、在民間的街談巷議...
    顏牧之閱讀 3,836評論 13 20
  • 一、疑案緣起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的春闈舞弊案,震驚朝野,影響深遠,它不僅徹底斷送了唐寅的仕途,也改變了唐...
    顏牧之閱讀 3,290評論 5 9
  • 說起讀書其實還是蠻慚愧的,小時候遇到寫作文就發愁,原因就是書讀的少。那時候,我們發的有叫《讀物》的課外書,但...
    OldderYang閱讀 49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