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摘抄
爭論的沖動往往來自于自身的弱小。
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清楚,爭論的目的是為了說服別人。
step2思考
昨天,早晨做計劃,每個時間段都安排的妥妥當當。上午的時間常常零碎片段,下午有一個半的整塊時間,所以用來寫作和學習。卻在晚間回顧時,發現,這段寶貴的黃金時間打上了大大的×。
回顧這段時間,我做了什么?回到辦公室后,看到家長群里發來的消息,一位家長截圖出了別的班的布置作業記錄,要求我做參考。隨機另外一位家長也立刻附和。后來,我對自己的布置作業的方式進行了解釋,于是不斷有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你一言我一語,一個問題連著一個問題,對我的方式進行褒貶評價以及點贊和否定反饋。
兩節課時間,我白天最寶貴的一段完整的黃金期,就浪費在和家長解釋以及爭論我認為正確的理念上。特別后悔。如何是和家長一起討論,某個教育方式方法的優劣我愿意的,他有真的好東西拿出來和我討論,我也愿意用我寶貴的時間拿出我的好東西分享。但發現,更多的家長,不是站在教育方式的理念上,而是站在自己需求的角度上提出自己的要求。49個學生的班級,49份私人需求和想法。那位剛開始提出建議的家長最后終于是暴露了自己的想法,坦白指責出我班數學老師,認為數學老師對學生不嚴厲無要求。我到現在,終于才打算收手了這場爭論。可我卻更加恨自己,為什么直到現在,才明白,這明明就是一場無休止且無定論無收獲無意義的爭論。我卻浪費了自己的真誠和分享,還有我可以用來提升自己的寶貴的時間。
我想學習一門樂器,也是最近經過深思熟慮的。可我還是沒有學會獨立思考,還是請教了幾位所謂有樂器經驗的人,浪費了很多所謂討教經驗的時間。可是,學習尤克里里,是我對自己的音樂白癡深度了解,和對這門樂器難易程度了解下的決定,也是對家庭和親子教育上的一種嚴肅探索。我明明就是已經決定了的事,盡管討教了很多,但最后仍然對我的想法無任何動搖,我突然覺得,我又一次陷入了一種隱性爭論中,在爭論該不該學和學什么的問題上,可這樣的問題明明早已經有了結果,這場所有和平的討論也好,爭論也好,雖然不至于想上午一樣動氣傷心,但也不會產生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結果。
為什么要說?為什么要問?
step3行動
1、以后在家長群開一臺虛擬機。看清對方的價值觀以及真實水平,堅決不爭論,不做具體事宜的溝通,不做教育方式和理念的解釋。
2、馬上開始學習尤克里里,不在試圖尋找任何人的支持,自己做決定,自己思考,自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