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作為一個“長三角控”,我對江南地區的情感是奇特而連綿的,這里總有著講不完的故事和寫不完的游記。這不,近期又整理出了100張圖片,是關于江浙滬的100種風景。
本文的內容:湖州、南潯、桔紅糕。
1
在湖州旅行時,吃到一種可可愛愛的小糕點。
桔紅糕,乍看它就像小時候同桌擺在鉛筆盒里的漂亮橡皮,方方正正的也是橡皮那樣大小。古鎮水岸邊的點心鋪子里有一堆的小吃,數它最為亮眼——這個顏色太特別了,是那種符合理想標準的橘粉色。
2
這里是湖州南潯古鎮,一個很特別的江南古鎮。
南潯所在的湖州市位于太湖南岸,所以這里的人人說話也是吳儂軟語,就像那桔紅糕般軟軟的味道。在南潯,江南人最喜歡的賣精致小糕點的鋪子也格外多。
被桔紅糕的顏值所吸引,我就站在那兒看了一會兒,順便和店主聊幾句。
3
店主是浙江人,但并不是湖州人。
她說,南潯人生活慢悠悠的,“不愛做生意”,所以景區里的鋪面很多“是外地人在開”。而且嚴格來說,桔紅糕不能算是湖州特產,因為“浙江很多地方都有的的,福建那邊也有的”。只不過——南潯桔紅糕的做法、味道與其地方的橘紅糕略有不同。最關鍵:它有故事。
4
其實從南潯桔紅糕的味道中,我并沒有吃出太多“驚艷”之感,只覺甜味淡淡、喉嚨涼涼,很Q很彈但又很柔軟,嚼起來爽爽的,想必老人和小孩子會特別喜歡它。不過,賣糕的店主說,這糕并不好做——
5
首先桔紅糕之所以得名,就是在于一個“桔”字。
之所以口感清涼,是因為秘制的金桔汁——糕好做,金桔難求;之所以柔軟,是因著特別的糯米粉的主料——為了不致黏膩影響口感,燙“桔面”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隱形工序……
6
南潯桔紅糕何時引進,其實沒有太多的史證可考。但它之所以在百余年的過程中始終與洵蹄和野荸薺并列潯味“第一味”且在南潯古鎮自本世紀初開發旅游后迅速“躥紅”以至于很多人誤認為它是“南潯特產”,其中的確是蘊有不尋常故事的。
7
南潯,有著與眾不同、中西合璧的近代歷史。
這里所產的湖絲,曾是英國女王最喜歡的禮品,且屢獲國際大獎。自1851年起,“輯里湖”絲便陸續在各大世界、國際博覽會中一路斬拿金牌銀牌,各種領跑。
8
湖州有著太湖溇港區域“保存最完好的歷史景觀”,其中有南潯古鎮的貢獻。
歷史上的南潯,在近千年的時間里都是“東西水柵市聲喧,小鎮千家抱水圓”的繁盛絲市。從元末明初到清末民初,當地絲商風起云涌地創造了無數“江南第一”與“華夏首例”。這也是“江南古鎮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之民諺流傳于世的最大起因。
9
相傳,桔紅糕是南潯首富劉鏞喜歡的吃食。
那一年劉鏞16歲,是小鎮絲行里打工的小伙計。他一日辛苦只賺10文錢,就連家門口糕團店里的小點心都買不起。白手起家的劉鏞后來勇闖上海灘,將家鄉的特產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方式出口,后又成功抓住時機投資鹽業而積累千萬家產,…但晚年住在小蓮莊里的劉家老祖,犯了胃病時最想念的還是小時候喜歡卻吃不起的那一只橘紅色小點心。
10
當然,這樣的傳說或許也只是傳說,又或許,只是導游為了吸引游客而現編的故事。然而,雖說在上個世紀中期便有建筑學家將南潯定義為“最美園林”,但如今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在這里了解最多的,還得說是鎮上以“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勢聲震江南那一大群清代富豪的故事。而這桔紅糕,也便成了南潯最具代表性的“巨富同款美食”。
長三角旅行還在繼續,下一期預告:關于江浙滬的100種風景。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游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