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專門來為身邊想來南潯的朋友出一份指南手冊——南潯土著版本。吃、住、行,跟著土著逛南潯,提供我自己從小對于家鄉的回憶的一手古鎮風貌。
一、吃
1、湖州絲粉千張包
地點:便民橋下便民路口
推薦:單件(一個千張包+一碗絲粉)8元
這是必不可少的家鄉印象,裹成長方體的千張包,里面是帶著蝦米鮮味和緊實的豬肉的餡兒,盛于又粗又Q的絲粉中,配上些許胡椒粉提味兒,可加醋加辣,余味滿滿。地方不大,最多坐個20多人,多年來一直保持著一個模樣,價格也是微漲,老板好像也和這個店一樣沒什么大變化,年的小店便是老南潯的一個懷舊根據地。
2、唯新食品
地點:便民橋下便民路口(千張包店對面)
推薦:唯新香腸包8元/個
成立于1992年的杭州唯新食品品牌可謂是浙江人熟識的老牌子。南潯的這家實體店也是小時候放學后的常去之地,一份唯新貢丸湯、一根唯新甜不辣、一個唯新香腸包……正餐前的解饞小食如今成了專門來買的一份家鄉味道。一個唯新香腸包雖然制作簡單,一個橢圓形的面包中夾著一根大烤腸、幾片黃瓜,涂著一層沙拉醬,但是這樣的搭配倒也清新,簡單大氣。
3、面館類
(1)狀元樓面館
地點:古鎮景區南東街18號
推薦:酥肉面、爆魚面、雙交面
南潯有“生了兒子吃狀元樓”的說法,就是指哪家人生了兒子會給親戚朋友狀元樓面館的面票,有寫著“爆魚面”“酥肉面”等種類。這家開了年的普通面館,平日里,沒有很多的游客,老店依著老街,鄰里街坊往來問好,是伴著炭火煙味的最為真實的古鎮味道,家鄉親切的味道。
記憶中的狀元樓的面湯汁鮮美,面雖細卻恰到好處得勁道,酥肉真的是那種入口即化,爆魚是鮮甜增味,加上點咸菜那便是酸甜鮮美,一碗見底。如今它的些許“盛名”雖有像我這類以故鄉念想的人來推崇,但在老一輩眼中,卻是它的真正的味道足夠脫穎而出。就像如今新開的全家福和龍鳳面館是以真味低價贏得好評與回顧。
(2)龍鳳面館
地點:狀元樓面館往南10米左右
聽說是狀元樓出來的師傅自己開的店,味道不遜于狀元樓。
(3)全家福面館
地點:洪濟橋下
價格實惠,味道同樣不遜于上兩家。
我們總會循著記憶中的味道去找回一份歸屬感,但味道在歲月變遷中難免有或多或少的改變,愿心中有最好的味道的留存。
4、糕點鋪
地點:狀元樓斜對面
推薦:薄荷糕、小方糕、青團、白團
小時候住奶奶家,早上經常吃他家的薄荷糕、方糕還有青團子吃。薄荷糕中間夾著一層淡粉色的薄荷味餡兒,夏天吃最是清爽可口。
5、野荸薺
地點:東大街
推薦:定勝糕、桔紅糕、熏豆茶
相比薄荷糕和奶奶家的聯系,野荸薺就是與外公外婆相連的回憶。因為與店主認識,外公經常會給我帶野荸薺的各色茶食,甚至上了大學還不忘給我買許多讓我分享給各地的同學。南潯特產于我,首推定勝糕。外表淡粉,有甜味,里面還夾有少許紅豆沙與豬油丁,松軟飽腹。
6、菱湖生煎包
地點:同心路紅房子婦科醫院斜對面
推薦:生煎包骨頭湯
吃了十幾年的生煎包,除了一點漲價,味道倒是不差,還是許多小學生的早餐首選。松香的煎底沾上醋或辣椒醬(個人喜歡都放)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骨頭湯,對于早餐來說可能有點重口,不屬于清淡類,但在冬天卻是十足的溫暖。記得小學的時候給好多住校的同學帶了好長一段時間生煎包。
7、南潯粢米飯
地點:菱湖生煎旁邊
推薦:粢米飯團+油條
這個推薦給北方來的朋友。這邊的粢米飯也就是用糯米做成的飯團。相比于壽司的精巧,粢米飯團有一種家的感覺。這家也是南潯的老店了:濃濃的豬油包裹的糯米粒顆顆飽滿香糯,簡單加上香蔥豆腐干再配上一根新鮮出鍋的油條便是一日開始的能量之源。但腸胃不好的朋友需要慎食。
二、住
因為這個沒有親身體驗過,只是通過一些來過南潯的朋友的住宿評價來推薦。(以下美團上都可查到。)
1、竹隱客棧
2016年新裝的客棧,風格符合南潯的低調而奢華。客棧雖小,房間也不多,但卻把最好的留給了每一個房間的精心設計,所以每個房間都有你想象不到的大空間(雖然柜臺很小)。位置略偏也造就了安靜的環境。客棧分為三層,最上面是閣樓房,帶有天窗。
2、落花老屋民宿
重點:有特色。雖說南潯已新建很多客棧、旅館,風格也多類似裝修得古色古香,但這家就在我奶奶家附近500米處,經過時就被門口那多尊石像給震懾了,后經調查,里面竟還有個老板的收藏館。名字起得樸素,但滿屋古董類的擺設裝飾大氣非凡,實能讓外來的游客感受到南潯的人文底蘊。
3、青苔小筑
友情推薦給學生黨、一人行者。位于景區南西街中段小巷內,清靜恬然。相比以上兩家較為標準點的旅館,位于南潯老巷內的這家客棧更能讓你感受到古鎮原始恬淡的韻味。老板老板娘的熱情好客想必也會成為一家客棧留人的特色。
三、行
個人地圖詳解如下:
除此之外,還推薦一家手工梳子店鋪,筆者買過好幾把,款式用料選擇多,做工精致,可供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