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讀書讀皮,看報看題”的方式,來領略《紐約時報》昨天的這篇報道【億萬富翁對Twitter 、Facebook 投資背后的來自克里姆林宮的現金】( Kremlin Cash Behind Billionaire’s Twitter and Facebook Investments ),你有一個什么直觀的印象?《紐約時報》又搞了個大新聞,是不是,來自克里姆林宮的現金染指美國主要社交媒體?
在“通俄門”、在美國國會一連三場公開聽證會調查Twitter 對兩家俄羅斯媒體動“私刑”,禁止其在推特上做廣告俄羅斯人通過社交媒體操弄美國大選的語境中,這當然是個大新聞:原來克里姆林宮與美國最重要的社交媒體推特、臉書之間還有這樣的親密關系,推特、臉書通俄,至少在融資管道上。
認真讀完全文之后,仍然要保全這樣的印象,是困難的。這篇文章標題所要傳達給人們的,只是一個有態度有目的的傾向性暗示,人家并沒有提供什么明確的指控。愛怎么解讀,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這篇長文的立論,可以參考下面這張截圖:
簡單地說,邏輯是這樣的:有一位中國互聯網業十分熟悉的名叫尤里·米爾納的全球著名俄羅斯互聯網投資人(DST)投資了臉書、推特;他的全部或者部分投資款來自俄羅斯銀行、企業。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公開信息,在杰羅姆看來,真正勁爆的好像只有一條:這個俄羅斯億萬富翁,還投資了特朗普女婿擁有相關權益的房地產企業。
目前,對于美國人來說,俄羅斯是個飛沫傳播的病毒,沾上一點就有麻煩,更何況,尤里·米爾納本人就是個俄羅斯人,雖然他畢業于沃頓商學院,在加州擁有一個莊園,是否擁有綠卡,不詳。
你恐怕無法挑戰《紐約時報》編輯在標題中渲染的“克里姆林宮現金”這樣任性的充滿終極暗示的說詞,病毒傳播時代,《紐約時報》的編輯標題黨些并沒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但是,這的確不是非常高明的措詞,就象中國的一些任性的噴子一樣。中國的一些噴子十分愛用的一個說詞是中國的BAT不是中國公司,因為孫正義、楊致遠(雅虎)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而孫正義是日本人,楊致遠是美國人;因為擁有騰訊約34%股份的南非報業集團是南非公司,等等。這樣荒謬、膚淺的推論,根本不值得討論。
如果你在帝都或者魔都買了套房子,房款全部或者部分來自工農中建的貸款,你是否可以試試發一篇朋友圈或者公眾號《我的地產投資背后的中南海資金》?也許可以是10萬加爆款。
言歸正傳,尤里·米爾納是全球互聯網業的重量級投資人,他的主要投資載體是DST公司。他在中國也卓有建樹。他大手筆投資阿里巴巴、京東、小米,都取得了驚人的回報。有消息指米爾納在中國的投資總額,超過其管理資金的總值的一半,而回報也有約一半來自中國。這個投資高手有一個奇怪的甩手掌柜的作派,他一般不在其下注的公司中謀求董事會席位,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沒有發言權。
媒體上可以查證的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美國大選前,DST募集了四支基金,前三支出資者大都來自俄羅斯,最后一支出資人來自幾家主權財富基金以及美國的個人投資者,其中沒有俄羅斯資金。
中國的輿論對尤里·米爾納十分友好,擺渡一下可以找到各種造神式報道。其實,既然那么疑神疑鬼,不受待見,尤里·米爾納不如帶著美金和盧布,多多下注中國的獨角獸,多多賺些人民幣,開個玩笑。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被紐約時報盯上的尤里·米爾納,已經染上了美國主流媒體上流行的“俄羅斯病毒”,他的感冒要痊愈,得有點時間。至于美國主流媒體的俄羅斯過敏癥狀,在“特朗普雄起”(“Trump bump”)“特朗普雄起”改變新聞業,改變多少?現象消失之前,是不會消解的,因為,那是個不錯的賣點,有爆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