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變化,我又患了重感冒。獨自在家,不想做飯,也不想吃飯,就跑回老家母親身邊待著。
母親看我難受,就給我做了一碗荷包蛋面,讓我趁熱吃了。母親做的荷包蛋面味道和外婆做的很像,吃起來讓我感覺溫暖。
小時候,我經常住在外婆家。每次我生病,外婆就會去雞窩掏出一個雞蛋,做一碗荷包蛋面給我吃。
鮮嫩的蛋白裹著一汪蛋黃覆在面條之上,清湯里點綴著翠綠蔥花,我每次都吃的精光,然后心滿意足的學著外公抹肚子。
雞對外婆來說是“功臣”,既能讓我生病時吃上荷包蛋面,又能生蛋賣錢。那時農村很窮,賣雞蛋的錢是外婆一份重要的經濟收入,雞蛋平時也舍不得吃。
記得有一次,雞生病了,得了雞瘟,外婆跑到十幾公里外的縣城買藥。藥買回來后,外公掐住雞脖子,外婆捏開雞嘴,給雞喂藥。雞把外婆的手啄得青一塊、紫一塊,我在旁邊看著都覺得疼。但外婆似乎感覺不到,她只關心雞能不能活下來。
那次雞瘟,村里的雞死了很多,外婆的雞也沒能幸免。為此,外婆好幾天沒有吃東西。她心疼雞,臉上的表情十分痛苦。她說,沒了雞就沒有雞蛋,沒有雞蛋就沒法賣錢,更沒辦法讓我吃荷包蛋面。其實,那時候一個雞蛋不到三毛錢,但賣雞蛋的收入對她來說已經很多了。
錢沒了可以再賺,雞沒了可以再養,雞瘟沒有讓外婆喪失信心。她難過了一陣,又再煥發精神。她帶著我到集市去挑選雛雞。
小雞在籮筐里“嘰嘰喳喳”地叫著,賣小雞的大伯還給小雞涂了顏色,毛茸茸的,看著十分可愛。
我問外婆,小雞是哪里來的?外婆告訴我,是我吃的雞蛋孵出來的。聽了外婆的話,我十分震驚,有段時間死活不吃荷包蛋面。
我覺得,吃了荷包蛋面,肚子里就會孵出小雞。有一次,我感冒了,外婆把荷包蛋面端到我面前,我沒有吃,外婆聽了我的解釋,笑著搖了搖頭。那碗面被外婆放了好久,期待我“回心轉意”。
時光飛逝,轉眼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外婆去年病逝了,我也長大成人。但當我端起這碗秀麗可口的荷包蛋面,外婆慈藹的面容又浮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