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瞄了一眼日歷,今天是臘月十五,天啊,還有半個月就過大年了,可是一點氣氛都沒感覺到,可能是城市的忙碌讓人們顧不上渲染年味兒了,清早的大街上,人們還是匆匆趕路去上班,并無一絲松懈。突然很懷念小時候在農(nóng)村過年的日子……
記得小時候,一進入臘月,農(nóng)村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開始置辦年貨,忙忙碌碌,不亦樂乎,年味也越來越濃。有一首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別哭,三十就吃年夜飯。”作為孩子,一年當(dāng)中最開心的幾天大概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各種好吃的東西,可以放鞭炮,可以收紅包……
東北的農(nóng)村,天兒很冷,雪很大,可是這完全不能阻擋人們迎接新年的心。農(nóng)村流傳一種說法,叫“過油”,就是油炸丸子、油炸肉段、油炸茄盒……象征著富裕。每到過油的時候,媽媽在廚房里忙活著,大鍋里油花翻騰著,熱氣蹭蹭地往上竄,我和弟弟就圍著鍋臺找食吃,嘴里不停地嚼著,邊吃邊感嘆好吃好吃……
到年三十兒那天,早早地就從被窩里爬出來,然后急忙地穿上新衣服,去外邊找小伙伴互相比比,看看誰的衣服好看。回到家后,爸爸已經(jīng)開始準(zhǔn)備貼對聯(lián),農(nóng)村的門特別多,講究也特別多,大門小門都要貼,就連雞架、豬圈、拖拉機上都要貼上對聯(lián),院里到處都是喜慶的味道,就為了討個好彩頭……
中午一過,村里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從村東頭傳到了村西頭,好像互相比著誰家的更響亮,誰家的時間更長。聽到鞭炮聲就意味著開飯了,一般各家的菜品不一,但是卻都是滿滿一桌子,大魚大肉,海鮮青菜,大快朵頤……
到了晚上,小孩子都會聚在一起玩耍,印象最深刻的是滑雪坡(我們叫打出溜坡),一個一個排著隊,坐著鐵鍬、紙殼,踩著竹板、鐵棍兒,從高高的山坡上滑下去,那時候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危險,什么是冷,摔了笑一笑拍拍身上的雪再來一次,凍得臉頰通紅卻毫不在意,山坡上清脆愉悅的笑聲彌漫開來,響徹村莊……
東北農(nóng)村很重視年夜飯,就是要等到年三十兒的半夜再吃一頓餃子加一條魚,餃子代表元寶,象征著有錢,魚代表結(jié)余,象征著年年有余……一邊看著春晚,一邊坐在炕頭上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餃子,就是農(nóng)民們最欣慰的時刻了……忙碌勞作了一年,終于有了收貨,這頓年夜飯是一年的終點,也是新年的開始,希望新的一年又是五谷滿倉,豐收在望,日子更加紅紅火火……
后來,我考上了大學(xué),留在了城市生活,對于我們上班族來說過年不再是熱熱鬧鬧,張羅忙活,只是普通的放假休息而已,年味淡了……
雖然日子比從前富裕了,可是還是忘不了兒時的年味兒,忘不了那種質(zhì)樸的幸福,純粹的笑聲,可口的年夜飯,震耳的炮竹響,還有大年初一,鄰里之間一見面的那聲“過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