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來(節選)》是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9課。主要講述了雨來游泳本領高,在夜校學習時,受到愛國教育,后來為掩護交通員李大叔被鬼子抓住,敵人無論如何威逼利誘,雨來都不說出李大叔的下落,最后鬼子氣急敗壞要槍斃雨來,雨來趁機跳入河里,機智逃脫的故事。本文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堅強不屈的小英雄形象。
在本課教學中,我緊抓課后習題,以問題“為什么說雨來是小英雄?”為引領,把握人物形象,以擬定小標題為抓手,把握課文內容。同時把體會景色描寫的作用,作為教學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環節的:
第一課時
環節一:直接導入
1.板書課題
2.理解題目“英雄”的含義
3.認識作者
環節二:學習生字詞
1.會認字(指名讀,齊讀)
2.多音字
3.指導會寫字(強調“膊”的讀音和書寫,“慌”不能多寫一點)
4.認讀詞語表
環節三:初步把握課文
1.為什么說雨來是個小英雄?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
2.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環節四:擬定小標題
1.參照第一部分小標題范例,指導學生以“雨來”為主題,擬定小標題。
2.用重點詞句擬定小標題。
第一課時反思:
1.導入環節設計不當。導入環節出示了“英雄”在字典中有三個解釋①勇武過人的人②具有英勇品質的人③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小英雄雨來,應該選哪一種解釋。因為②和③不易區分,也需要從文中細細品讀,才能回答,這樣的導入含混不清,又浪費時間,無實際效用,應當舍棄。
認識作者環節,只簡單出示了作者管樺的簡介,對于小學生來說,作者介紹無需識記掌握,所以介紹的意義不大,不如出示本文的創作背景,或者點示作者即可。
2.未把握好語文要素,問題設置不當。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而本單元要學習的方法是利用小標題,把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連起來,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所以環節二要求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問題設置不恰當,應在擬定好小標題后,請同學們借助小標題,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說一說課文內容。
3.擬定小標題,指導不到位。學生第一次在課堂上接觸到小標題的擬定,課堂上應教給學生擬定小標題的方法,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靜心思考。在上課時,此處給學生留的時間較短,學生未進行充分交流,課堂訓練不到位。
第二課時
環節一:復習導入
1.利用小標題,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環節二:品析人物形象
1.哪一部分最能體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
2.面對敵人,雨來一直說“沒看見”。默讀第四部分,“沒看見”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體現了雨來怎樣的品質?
3.第三部分也出現了一次“沒看見”。認真讀一讀,這又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體現了雨來怎樣的品質?
4.“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從中你有什么發現?
環節三: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景物描寫的語句,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1.教學思路不夠清晰,問題不明。課堂教學時,由于自己教學思路不夠清晰,未完全按照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導致課堂上顯得凌亂,問題不清晰。在品析人物形象環節,學生很容易說出第四部分勇斗鬼子最能提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在課堂中,我以“面對敵人的詢問,雨來怎樣回答?”引出三個“沒看見”。但是課堂上未深入分析每一次“沒看見”所體現的人物品質。整個環節進行比較膚淺,學生思考分享少,教師說的多。
2.未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架。體會景物描寫作用是教學難點。由于學生之前并未接觸過景物描寫的作用,所以此時給學生補充景物描寫的作用,再讓學生找出具體語句,對照品析,會更容易一些。課堂上,只靠老師的言語提示和引導,效果并不好。
兩個課時共性問題:
1.課堂節奏把握不當。課堂上未把握好課堂節奏,導致課時教學任務未完成,同時,學生在課堂上未充分交流,未進行有效思維訓練。
2.課堂無總結。課堂中未進行有效的課堂小結,課堂不夠規范。
3.板書不合理。教學設計時,忽略了板書設計,所以課堂上板書較為隨意。與學生一起生成板書,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第一課時可以給學生留出充分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擬定的小標題,第二課時,讓學生在黑板上寫下自己品析出的人物形象,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
總體來說,這一課教學效果并不好。自己教學思路不夠清晰,所以總覺得課堂上語言和活動蒼白無力,學生課堂狀態不佳。上課前,除充分備課,教師還需對教學目標、教學環節、教學時間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