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來》是一篇長文章,主要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雨來了為了掩護李大叔,同敵人作斗爭的故事,刻畫了一位機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
上課伊始,我以“你心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誰是你心中的英雄?”為話題開啟今天的教學。
(本來應該讓學生就課題質疑的,但一著急就給落了: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先教認讀生字、會寫字。以讀為主,稍加討論:哪些是難記字、易錯字?再把打印的語文資料分組競賽讀一遍。最后,讓3號上臺板演一次,發現易錯點。
(這里讓學生再動筆寫兩個,肯定要記得牢固。)
(今天的板演和小展花了一節課,主要是小展中加入了移位訓練,時間浪費得有點多??雌饋?,學生還是投入學習了,但是感覺中間混的人也有不少。)
大展時間到了。
探究一:速讀課文,說說為什么稱雨來為“小英雄”?課文哪幾部分最能表現雨來是個小英雄?
探究二:給每個部分加小標題,完成課后習題第二題;
綜合提升:課文中多次寫到還鄉河的景色,找出來讀一讀,再說說寫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
學生先板演對學,大展之前我對課文的學法進行了補充:
1,快速瀏覽課文,發現課文的特點
2,讀泡泡里的話,點撥長文章的閱讀方法:
①邊讀邊想,每讀完一部分要及時小結;(化整為零,邊讀邊想)
②讀到后面,有時會忘記前面的內容,可以往前翻一翻,對照著閱讀。(瞻前顧后,前后聯系)
這時,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由于學生獨學前置,他們回答問題時直接用了小標題來回答。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對此,我仍讓學生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此環節的作用是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②概括文章內容。
接著大展:
探究一的第一問,學生答得很好,我只對不通順的地方進行了補充和修改,讓學生把答案讀了一次。(我心里有點虛,擔心他們只是在某本書上抄的答案。)
第二問,我進行了補充和引導,重點講了其他幾個部分與文章重點內容有何關系做了補充說明(雨來擅長游泳,為后文雨來跳河逃生埋下伏筆;雨來上夜校學習,交代了他愛學習、愛祖國,也為后文做了鋪墊;五六部分是故事的后續和結局,進一步表現了雨來的機智勇敢。)
探究二,給每個部分加小標題。
對照答案,學生沒有異議。
老師補充:觀察范例,思考加小標題的方法:小標題要能概論主要內容,語言要簡潔,字數可以是五六個字,也可以是兩三個字,不唯一。
學生補充不同的小標題。課堂倒也還熱鬧,補充的多起來。
綜合提升之前,我們補充品析了文中三次“沒看見”,三處“中國人”,最后才品析三處景物描寫。
從三處“沒看見”中體會小英雄雨來的機智勇敢、堅強不屈和愛國精神。從三處“中國人”體會到雨來的精神來源,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最后,從三處景物描寫中感悟景物描寫的作用,讓學生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規律。
以上三個“三處”都是用“找――讀――悟”三個步驟來進行教學。
今日的課,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對課文的朗讀的訓練。在朗讀中悟情,在朗讀中理解,把情感融入朗讀,用朗讀來體悟情感。不足之處前文也已經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