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東西你不做就會難受呢?
有的人是抽煙,有的人是喝茶或咖啡,有的是健身...
問問他們為什么呢?可能都回回答習慣了.
習慣其實是雙刃劍,如果一個好習慣一直堅持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就像運動或者寫日記。一個壞的習慣,例如:抽煙,酗酒.
習慣也是借口,因為習慣了不想改了.
可是如果想要突破,想要就改變,就改變或者說是有意識的控制習慣.
今天分享的斯科特·揚的《如何改變習慣》提到3點.
1.習慣原理-
想象下在雪地里從A走到B,一開始你艱苦跋涉,走出了一串腳印,后面繼續踩著這串腳印往返,這樣一來腳印會不斷變深變寬,慢慢就形成了一條小路,這條路徑不斷地被踩實,走起來也變得輕松了很多。
養成習慣的過程和在積雪中踩路很像,起初都需要爆發一股決定性能量,只要在最開始花足夠的精力,后面的行為就是沿著這個開始的慣性重復,時間久了,習慣就變得堅固,甚至想不堅持都難。
魯迅先生說過: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作者按照大多數習慣來說,
用整月為單位,以便于計數.咱們也來回想一下,自己在建立習慣時是否有下面的掙扎
在最初建立習慣的30天里,你會經歷四個階段:
001 起跑期:一般是前三天,這期間你會動力十足,甚至還可能用力過猛。
遇到過剛辦了健身卡的小伙伴,幾個人一起去鍛煉,互相還比誰練得多.結果第二天肌肉反應,幾個人都下不了床.
002 疲憊期:第4-10天?,改變的熱情逐漸減弱,這期間最容易放棄。
自己在做早睡的計劃時候,也是過了起跑,后面就想著哎呀周末嘛,看看電影發送下,就破戒了.
003 過渡期:通常在執行計劃的第10-20天,這時你開始逐漸適應新習慣,第9天你可能還覺得阻力巨大,缺乏干勁,但在第19天,你就會發現一切都變得容易多了。
貌似健身的時候,適應了一周2-3次的頻率
004 穩定期:這是30天計劃的最后階段,如果計劃養成在這期間失敗,那你依然要重新開始,就好比制陶,如果你發現燒好的陶器出了裂痕,那就只能重新再做一個。
健身習慣養成了,有時候實在特別忙可能周一到周五都沒空去健身,但是到了周末就會繼續開始運動,從下一周保持一周2-3次的頻率.
只要順利走過了這些階段,你就能掌控一個習慣。(習慣就這樣養成了)
2.養成方法
自己來說這些年有成功養成的習慣,例如健身,附帶這的健康飲食等等.也有失敗的,例如早睡,讀書(當然加入貓群后,應該是可以養成,在觀察半個月)
原因是可能我沒有寫下來,寫點什么呢?以下四點:
001 改變習慣的計劃 -最好與生活方式契合,最好只堅持一個習慣,超過一個習慣,很可能哪個都堅持不到最后。
002 計劃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可以從今天開始往后推算30天,也可以是任意起始的30天,比如5月2日到5月31日,或者5月11日到6月9日。
003 為了保證成功,你必須要遵守的規則。
規則要極簡,一兩條就可以,最好不要超過三條。比如培養跑步習慣,規則一是每天不少于500米,規則二是早上起來就出門。
004 寫下意外情況的PLAN B。
預想30天里可能發生的意外或者障礙,比如想跑步,但下雨天怎么辦?生病了怎么辦?這些都可能影響習慣的養成,預案可以是如果不能跑步,就在家做10個俯臥撐。
最后在紙上鄭重其事地簽下自己的名字,把這張紙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這就好像和自己簽訂了一份迷你合同,這樣的小儀式會給你即刻開始的動力。
3.使用技巧
想培養一個好習慣,要強化你的觸發點。可以把運動鞋放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經常喚起你的運動想法;或者定一個鬧鐘,告訴自己當鬧鐘響起時,就準備出門;也可以把運動主題海報設置成自己的手機屏保,每次翻手機,都能想起跑步的習慣。
自己想到如果要鼓勵自己運動,不如考慮衣服都買運動型的.哈哈
但如果你想改變一個壞習慣的話,不要試圖消滅觸發點,因為壞習慣不可能被戒掉,只能在觸發點被喚起時,用其他習慣替代。
比如你想戒煙,吸煙可以拆分成以下幾個微小習慣:
產生吸煙的沖動
找煙,如果沒找到就去買或找朋友要
把煙抽出煙盒
用打火機點煙
吸煙
很明顯,吸煙的觸發點是“產生吸煙的沖動”,那你要思考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沖動,究竟是因為哪種需求。如果是為了社交,能不能用喝咖啡替代?如果是為了放松,能不能用散步、冥想替代?你可能需要反復試驗幾次,才能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案。
希望大家都能增加自己的好習慣,改掉或者改善您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