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的書真是太適合我現在這個階段來學習,這本書叫《如何改變習慣》,作者斯科特·揚,現在經營著全世界最大的學習類博客,無數網友向他請教如何養成習慣。對于很多人來說,改變習慣極其痛苦,可能花上好幾年時間,卻仍在重復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作者認為改變習慣其實是一項技能,就像騎自行車那樣,只要使用正確的方法,人人都能掌握。
書中提到三個部分的經典內容,分別是習慣原理、養成方法以及使用技巧。
1、習慣原理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其實是說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復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臉等。什么是習慣呢?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例如,兒童養成在飯前、便后或游戲后一定要洗手的習慣后,完成這種動作已成為他們的需要。習慣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并臻至自動化的結果。
我們在改變前,需要先了解習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想象下在雪地里從A走到B,一開始你艱苦跋涉,走出了一串腳印,后面繼續踩著這串腳印往返,這樣一來腳印會不斷變深變寬,慢慢就形成了一條小路,這條路徑不斷地被踩實,走起來也變得輕松了很多。
養成習慣的過程和在積雪中踩路很像,起初都需要爆發一股決定性能量,只要在最開始花足夠的精力,后面的行為就是沿著這個開始的慣性重復,時間久了,習慣就變得堅固,甚至想不堅持都難。
作者認為,對于大多數習慣來說,前30天就像踩雪的第一串腳印,對習慣養成起決定性作用,以整月為單位去做規劃,長短適中,也便于計數。
在最初建立習慣的30天里,你會經歷四個階段:
001 起跑期:一般是前三天,這期間你會動力十足,甚至還可能用力過猛。
002 疲憊期:第4-10天 ,改變的熱情逐漸減弱,這期間最容易放棄。
003 過渡期:通常在執行計劃的第10-20天,這時你開始逐漸適應新習慣,第9天你可能還覺得阻力巨大,缺乏干勁,但在第19天,你就會發現一切都變得容易多了。
004 穩定期:這是30天計劃的最后階段,如果計劃養成在這期間失敗,那你依然要重新開始,就好比制陶,如果你發現燒好的陶器出了裂痕,那就只能重新再做一個。
只要順利走過了這些階段,你就能掌控一個習慣。
2、習慣養成的方法
我們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一定要用筆記下來,這樣更加強化記憶,而且寫下來對我們自己更是一種鼓勵,讓我們明確了方向。
要寫點什么呢?需要寫清以下四點:
001 改變習慣的計劃。
比如每天慢跑20分鐘。習慣要盡可能與你的生活方式契合,最好只堅持一個習慣,超過一個習慣,很可能哪個都堅持不到最后。
002 計劃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可以從今天開始往后推算30天,也可以是任意起始的30天,比如5月2日到5月31日,或者5月11日到6月9日。
003 為了保證成功,你必須要遵守的規則。
規則要極簡,一兩條就可以,最好不要超過三條。比如培養跑步習慣,規則一是每天不少于500米,規則二是早上起來就出門。
004 寫下意外情況的PLAN B。
預想30天里可能發生的意外或者障礙,比如想跑步,但下雨天怎么辦?生病了怎么辦?這些都可能影響習慣的養成,預案可以是如果不能跑步,就在家做10個俯臥撐。
最后在紙上鄭重其事地簽下自己的名字,把這張紙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這就好像和自己簽訂了一份迷你合同,這樣的小儀式會給你即刻開始的動力。
3、使用技巧
其實大多數人口中的“某個習慣”,是許多想法和行為按順序排列的組合體,排在最前面的叫做觸發點,比如上學時,鈴聲一響你就會回到座位上準備聽課,這個鈴聲就是觸發點,控制好它就可以控制住整個過程和結果。無論是培養一個好習慣,還是改掉一個壞習慣,找到觸發點都至關重要。
咱們拿跑步舉例,可以拆分出這些組合:
產生鍛煉的想法
換上運動裝
打開手機里的音樂app
出門
跑出第一步
……
想培養一個好習慣,要強化你的觸發點。可以把運動鞋放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經常喚起你的運動想法;或者定一個鬧鐘,告訴自己當鬧鐘響起時,就準備出門;也可以把運動主題海報設置成自己的手機屏保,每次翻手機,都能想起跑步的習慣。
但如果你想改變一個壞習慣的話,不要試圖消滅觸發點,因為壞習慣不可能被戒掉,只能在觸發點被喚起時,用其他習慣替代。
比如你想戒煙,吸煙可以拆分成以下幾個微小習慣:
產生吸煙的沖動
找煙,如果沒找到就去買或找朋友要
把煙抽出煙盒
用打火機點煙
吸煙
很明顯,吸煙的觸發點是“產生吸煙的沖動”,那你要思考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沖動,究竟是因為哪種需求。如果是為了社交,能不能用喝咖啡替代?如果是為了放松,能不能用散步、冥想替代?你可能需要反復試驗幾次,才能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案。
執行這改變你大多數習慣的“30天計劃”,其實缺乏意志力不是改變習慣的阻礙,我們按照這個方法進行練習,會發現用你現有的意志力,已經完全夠用。對于習慣養成,策略往往比自律更關鍵,方法也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