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我一直覺得是神一樣的存在。為什么說是神?就是任何一個沒有親自坐過北京地鐵的人,都難以想象其擁擠程度。不過北京的地面交通更是神,在地面堵車費油加分分鐘都有可能遲到的情況下,我還是選擇了能把人擠成照片的地鐵作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雖然經常坐地鐵,但還是有些東西看不懂。
第一看不懂的是安檢。
早晚高峰客流量比較大,但往往這個時候是安檢最薄弱的時候。有的地鐵站安檢比較嚴格,要求包包必須過安檢。這就造成車站及車站外大批的人員滯留。坐了這么多年地鐵,從來沒有碰到安檢出什么違禁物品,不知道是乘客比較守規矩,還是那個安檢機器就是個擺設。還有的車站,只有工作人員在扯著脖子喊,要求大家把包包放到傳送帶安檢,但在高峰期幾乎沒有人照辦,原因是如果把包包放到傳送帶上,通行速度就會減慢,會阻擋后面的乘客通行。對于安檢我一直不明白的是,為什么地鐵站不能多開幾個通道,多配備一些安檢的機器,非要讓成千上萬的乘客最多排成兩隊通過安檢機器?如果安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要硬件軟件都跟上,才能保證乘客的安全,而不是把安檢只作為一個擺設?如果安檢不能保證全員都檢到,那也只能做到防君子不防小人了。
第二看不懂的老幼病殘孕的專座
以前沒有懷孕的時候對這點體會還不算深刻,因為擠習慣了,堅持一下就到站了。自從懷孕后,就發現乘坐地鐵真的是一件非常尷尬危險的事情。尷尬是因為自己穿著大衣,懷孕月份還小,根本看不出來懷孕,所以從來沒有人給讓座,更不能自己喊著我是孕婦要求別人讓座。有的時候想,別人搶個座兒也不容易,還沒坐熱乎你就在那晃悠,讓你家多為難。不過我真的看見一個快要生的孕婦,就那么直挺挺的站在一排年輕人前面,大家玩手機,閉眼睡覺,沒有一個人站起身來給那個孕婦讓座。那個時候我摸摸自己的肚子,也不遺憾沒有人給我讓座了。坐地鐵對孕婦來說的危險是真的危險,人多的時候前胸貼后背,沒有人能顧得上周圍是否有孕婦,只能說懷孕的話就別坐地鐵,或者別在高峰期坐地鐵了。
我記得去韓國還是香港坐地鐵來著碰到的針對老幼病殘孕的服務特別好。車廂的兩端有一排椅子專門是老幼病殘孕專座。不是這五類人的乘客不會去坐,即使人再多也會空著,需要幫助的人直接從兩端上車尋找這種座位坐,避免了很多尷尬。我們的車廂我觀察了一下,偶爾在某排座的一端會有一個黃色的椅子,是老幼病殘孕專座,但是經常會坐著年輕人,有需要幫助人上車也不會讓座。當然也有特別好的乘客,會給老人孩子們讓座。不過高峰期的時候讓座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第三看不懂的是地鐵的中轉站
北京地鐵的中轉站真的是讓人崩潰,尤其是傳說的東直門和西直門,那是走也走不到頭兒啊!很多國家和城市的地鐵都是原地換乘,頂多是從站臺這邊走到另一邊。北京地鐵的設計真搞不懂是基于什么初衷和原則。對于不帶行李的乘客來說,頂多算是鍛煉了,可是如果很不幸你要出門旅行,提著行李,那真是一種對自己體力和耐力的挑戰。
第四看不懂的是地鐵的臺階和電梯
這個平時上下班是感受不到的,一旦你要拎著行李奔赴某個車站,就會發現,一個萬向輪的行李箱并不能全程拖拽,一會兒上臺階、一會兒下臺階。如果你用推車推個孩子更是無法通行,沒有兩個人,根本玩不轉。有的地方只有上行電梯,沒有下行的,長長的臺階,空著手走都能看成三維立體圖,更不用說拎著大件行李了。換做一個殘疾人出行,可能碰到的困難會更多,這個不能感同身受,不輕易的下結論。
我想,以上的這些問題雖然可以倡導用道德約束的方式去緩解,但還是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一個公共服務設施,首先要在硬件上解決問題,而道德的約束是以犧牲個人享受公共設施服務為代價的。一次行、兩次可以,但是作為一個每天都乘坐地鐵的人來說,時間長了,難免會麻木。千萬不要用這種方式去考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