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今天高考,我沒有去送考,我以為我不會在意。
學校安排老師送考,我申請了離家近的考點,與我帶的那個班的學生不在同一考點。負責安排送考的老師問:“你不去那邊考點,萬一你的學生突然發現有什么問題需要問,怎么辦?”我覺得無所謂:“不可能!我天天在他們面前晃,都沒人問問題,臨進考場就開竅了?萬一有問題,那兒還有其他班的語文老師呢。我不過去,是避免勾起了他們對語文的新仇舊恨,影響考試的心情。”
我家里有事是真的,那個考點離家太遠過去不方便是真的,對這班學生的考試不抱期望也是真的。
早上醒來,看時間才六點半。想起昨天晚上十點鐘一個學生給我發消息:老師,你能猜猜明天的作文會考什么嗎?我又好氣,又好笑。估計這孩子是感到緊張了!而他平時給我的印象,對學習并不是特別上心,也很少主動與老師進行課下交流。我自然猜不到題,越臨近考試越不能押題,否則適得其反。我只能安慰他:別想太多,早點休息!他回了聲“謝謝”就下線了。
然而,就是這條短短的消息讓我再也難以平靜。我一直以為這些學生是不在乎學習、不在乎考試的,甚至以為他們很可能不太想看見我,所以送不送考無關緊要。
回想這三年,我與學生相處的和諧度,可說是從高一到高三每況愈下。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未完成學習任務,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未達成學習目標,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失望,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批評,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矛盾,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語言傷害。
我哀其不懂事,怒其不爭氣,更恨自己作為老師卻無能為力。我渴望“得英才而教之”的成就感,渴望學生學業有成的滿足感,然后無情地把求而不得的失落感拋給了我的學生。
早上七點剛過,有學生在班級qq 群里報告,已到了考場外。此時,距離進考場的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距離開考的時間還有近兩個小時!老師的確是再三交待過,讓你們提前一點到考場,以免遇到堵車或其他意外事故。記得我當時的結語是:有本事就跟早讀一樣不慌不忙,姍姍來遲。我最煩早讀遲到的,學生睡得晚很正常,讀書時代,誰不是“三更寢,五更雞”?為了遲到的問題,真沒少批評他們。可今天沒必要到這么早呀!
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心里不安極了。
七點半,下雨了,印象中連續幾年高考都在下雨。雨下得愈大了,也不知道這些早到的孩子們帶雨具沒?有沒有地方避雨?那邊是我校學生的主要考點,領導和班主任一般都到得早,應該會有照應的,其實無需我這個科任老師多操心。
學生班級qq 群里漸漸熱鬧起來,通報考點周邊哪兒的早點攤免費的,詢問車站的,關心誰誰到沒到的……看著這些閑言碎語,不知為什么,我覺得特別安心,突然發現這些孩子們真的挺可愛的,突然有點想看看他們,看著他們走進考場去迎接人生的這第一場大考……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我必須按照學校安排趕赴另一考點,去陪同別的孩子參考。
我原以為我不會在意,從而缺席了我學生的這一重要人生時刻,或許我在場也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可是誰知道呢!
我在學生的班級qq 群里寫了留言:感謝大家三年里對我的寬容與忍耐,祝同學們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