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煩惱身邊的環境不好,于是我們開始改變環境。其實改變環境并沒有那么重要,再好的環境配上一個煩躁的人都是白費的。我們不妨試著改變心境,心境改變了,一切就都變了。
現實永遠會出現兩面性,我比較喜歡洛倫茲的《相對論》,而在心理學上又分為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者,而其中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心境上的差別。比如當一對新婚夫婦生了一個孩子,樂觀主義者就會感受到生命的延續;而悲觀主義者看到的卻是這個孩子又將遭受多少磨難。其實我們一生中都存在喜怒哀樂,都是來至于自己心境上的轉變。
只不過這一切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得由我自己去親身體驗,無論高山險阻,也無論貧富貴賤,只不過當我們改變了自己那顆浮躁的心境之后,一切都會變得更加不一樣了。
我喜歡心理學比勵志學要多的多,曾有著一句話:
人之所以快樂,完全是因為人的心理造成的。
只要你自己認為自己是快樂的,那你身邊的一切事物就都是快樂的,改變自己唯一的途徑也就是自己。我們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享受就會開心,疼痛就會傷心。人這一輩子不可能事事順利,不可能都處于開心的狀態,這與有錢沒錢無關。
我們都在努力改變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那自己的心境又何嘗是不可以改變的呢?
在剛畢業那會,小王與其他幾個人合租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小房子。雖然這并不是朋友想要的,但他卻每天都過的很開心。于是和他合租的室友問他:這么多人住在一起,每天下班我連洗個澡都得等半天,你反而這么開心是為什么?小王說:我這個人比較喜歡熱鬧,合租的話大家都有說有笑,雖然日子苦了點,但心里開心是最重要的。
慢慢的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穩定的工作,都不愿意租住在這個小房子里。最后只剩下小王一人,但小王依舊每天都很開心的生活著。那人看到之后更加納悶了,于是又問他:你不是喜歡熱鬧嗎?現在你一個人,連個和你說話的人都沒有了,你還這么開心?小王說:自從大家走后,我開始看書,寫字,在網上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日子過的充實極了。
后來小王也開始準備相親結婚,但家里的房子遲遲沒有著落,還不斷的裝修漏水。那人聽說之后趕緊過來看他,可當那人踏進小王房間的那一刻,他發現小王正開心的唱著歌。那人說:你現在馬上是要結婚的人了,本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現在你的房子卻成了這樣,你就一點都不苦惱嗎?小王不僅不生氣,反而跟他說:對啊,我快結婚了啊,我對象每天都和我生活在一起,而且她也勤勤懇懇的工作著,她心煩我不能跟著心煩啊,我得哄她開心,要不然哪還有家的樣子呢?小王的室友開始認為小王是圣母婊,裝作一副圣人的樣子,其實自己心里甭提有多傷心。
直到最近小王接了兩家人的父母一起到家里住,這下可樂壞了小王的室友。那人心想,一家子都到了一起,還不一鍋粥,看你怎么收場。
但沒想到的是,小王依舊每天還是很開心。原來小王將兩家人分別安排到了不同的房間,然后跟兩家人說大家可以在家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為了避免兩家人因為工作太多,或者工作太閑而引發矛盾,他還特意準備了一些方案給兩家人選著。
最后一家人打掃衛生,一家人洗衣做飯,時不時兩家人還一起打打麻將,在外面散步談談兩個子女的未來。聽說最近兩家人想要抱孫子,小王的老婆也有了身孕,兩家人都樂開了花。
事后室友問小王,為什么你總能這么應付自如?小王說:其實這和人的心境有關,我不可能每天都處于煩躁當中,因為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去干,既然如此,那又何必為了那些小事而糾結呢?
由于心態順暢,小王的工作上也十分的順心,如果有不順心的時候他也能合理的調整過來。
每個人都會有煩心的事,但煩心的事并不會因為暴躁而得到解決,相反會愈演愈烈,甚至連呼吸都不順暢。小王在面對各種困境的時候都站在了另外的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從而得到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感受。
生活中抱怨的人很多,他們往往會抱怨自己家庭不好,自己沒錢,自己生活不好。卻很少去思考,我這樣抱怨有沒有有用。雖然他們事后都知道沒用,但很可惜當抱怨的心態來的時候,他們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如此反復循環,最終只能在抱怨中苦苦掙扎,而得不到解脫。
文/斷腿奔跑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