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又是10天才終于讀完,跟第二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樣。理(huan)想中的一目十行、氣吞萬里書海的場景始終未曾出現。
我并未如預想的迅速迭代成為“高手”,相反還是那個常常時而目空一切自大狂,時而深深感覺到自己是個矬逼的躁郁癥,每晚就睡倆小時,深陷“拖延——焦慮——熬夜——倦怠——拖延”的負循環。
為何“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讀頂級的好書,還是矬逼的行動力。看完《躍遷》我算是明白了一大半:
1.動力依舊不夠強。行動力直接來自動力,而夢想才是行動力最大的引擎!——
“你的夢想足夠大,才會有更多的人幫你。”這句話之前就看過聽過多次,但到了人生的這個節點,才真正入心。
正思及此,就讀到相識的師父發的開示文字。引用《躍遷》的金句與之呼應。師父主動私聊,表示要對我(在文化書房的文案工作)給予幫助。請求轉發公益《論語》讀書會推文,師父立刻答應了,并表示要我助他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地弘揚善法。
剛才的發生,真是偉大的“吸引力法則”!印證了——你有多大多好的動力,就能創造多好多快的行動!
2.思維方式仍待升級。
世界各大古老修行傳統素有“不傳之秘”、“無言之教”。積極、智慧、靈活思維的能量,無遠弗屆。用流行句式說——
“沒有什么事是一個強大的大腦做不到的,如果有,就兩個。”
昨天喜得書友轉讓國內頂尖天使投資人杰作《投資異類》。用他本人的話“一切成功的秘訣在于像上帝一樣思考”。
《躍遷》書后開的書單,共6大類,除了與全書5個章節對應,還有一類就是“思考方式”。并且不是叨陪末座,而是排在第5位——第6章《內在修煉:躍遷者的心法》之前。
作者并未有只言片語提及這個“思考”書單,而不說出的往往更重要。這其實是個不言自明的定律——最重要的事往往事關整體、全局、高站位,不是支離、線性的文字所能盡言。
越靜默的事物越有能量,這也是另一個定律。大山大海大多時候沉默不語,容易熱鬧喧嘩的是小山崗小溪流。思考亦比表達有力,有時你不說,力道反而盡顯。所謂“你的沉默自有力量”。當然背后離不開對規律的把握。
作者在本書中照例闡述了N多高階的思維方式,并且在他自己三部曲中首次提出了“反人性”這個詞。
高手的眾多思考方式和技術都是“反人性”,讓自己甚至讓別人不舒服的。
比如:
1.“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很簡單的道理,大部分人做不到,因為高價值的事往往很難,而被人性里與生俱來的惰性和恐懼掌控,“吃老本”甚至“倚老賣老”、“依賴哪怕是外行自以為的和已過時的優勢”,太容易了。
2.“專注:高手(最大)的護城河”:頂級高手最大的秘密。一點不復雜,但是越是高手越難做到,除非你修煉成頂級。因為人性就是容易貪婪、浮躁——安靜專注在任何時代從來都非易事。
3.“迭代:聰明人的笨功夫”:不貪多,不依賴妙手和靈感,只相信迭代和手藝。人性都是懶的、貪心、僥幸的,“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樣平淡無趣,甚至顯得笨的功夫,一般“聰明人”都懶得下,但是大智若愚的真正頂尖高手如“石佛”李昌鎬、“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首占南極點的探險家阿蒙森,堅守“小步持續迭代”的升進法則。與后文《內在修煉》里的“遲鈍”——慢勝快的原理異曲同工。越是復雜、漫長、浩大的工程,反饋周期越長,越需要時間和耐心去反應和沉淀。不能穩定下來成為“控制點”(這又是本書一個新詞,我暫時還解釋不清)的優異表現,對于系統化的成功是不足為據的。
4.系統觀(類似俗話所謂“破局”思維):有篇爆文標題《你連世界都沒觀過,談什么世界觀》。我是在本書中才得知,系統科學還處于科學的洪荒時期,人類幾乎剛意識到世界是一個整體,成系統地運行著,萬事萬物不能簡單機械地分成一個個我們認為不同的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即使已經周游列國,也還真沒觀過世界——人性習于片段、短視、即興、即時滿足式的“動物式”生存,大部分時候都沒能退后一步,試圖審視世界的全貌,設想世界的未來,真正把它當成一個整體、一個系統去把握。
凡是與發展和大型工程相關的現象,都可歸納到系統科學。現代工程和科技發展的3座大廈“”互聯網”、“自動化”、“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地基都是系統科學。——上周剛在有書共讀過《人工智能》的我,更震撼于這一點。而我之前也閱讀過系統科學的意義,但竟渾然不覺其地位之高!更可見意識層級和思維方式的升進是何等重要!
……
其他的點此文就不贅述了。才學的,不貪多,“日拱一卒”,“小步迭代”,別的閱讀收獲今后會有專文再行討論。
今天總結的是關于行動力和思考方式,在思考方式中又著重解析了“反人性”的四種思維。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和收獲!更希望能與大家一起精進,做更好的自己!成為更高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