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吃飯成為了受罪,藍瘦,香菇,我選擇狗帶。
1
作為吃貨界著名早教人士,看到張靚穎一家終于相安無事,必須吃一頓以示慶祝。
于是昨晚和朋友聚餐,朋友帶著他2歲的兒子。
孩子蠻乖巧,不哭不鬧有禮貌,開始時候自己玩得很開心。
誰知吃飯的時候卻狀況百出。
媽媽抱著喂飯,孩子不愿意吃。
用飲料引誘,吃幾口;
用動畫片引誘,吃幾口;
用一會去玩游樂場,吃幾口… …
最終一共吃了不到三分之一,孩子硬說吃飽了。
大人不甘心,威逼利誘軟硬兼施,搞得好像諜戰(zhàn)劇+甄嬛傳的片場。
最后把孩子逼得在餐廳大哭了起來,一桌人都尷尬度爆表。
媽媽們,寶貝吃飯難么?往往為了一頓飯,折騰的家里雞飛狗跳。
你上火焦躁,問遍朋友圈。然并卵,誰也說不清為什么孩子不愛吃飯、厭食挑食。
往常作為吃貨的你最開心的時光,現(xiàn)在卻無比煎熬。給孩子弄了飯菜,可孩子就是不吃,真是香菇inggggggggg... ...
然而親,你造嗎?
其實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在于孩子,罪魁禍首往往是我們大人!
吃飯是很幸福的事情,無論是一種生活本能,還是一種享受,都不應(yīng)該產(chǎn)生厭惡。
孩子不愛吃飯,原因只有一個:
大人的過分干預(yù),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完全喪失興趣,感覺吃飯就是被逼著完成的任務(wù)。
沒聽過那句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喂飯殺死興趣。”
(后半句你能看出是我編的?表鬧~)
2
有一天,早教中心的兩個家長都在大廳給孩子吃飯。
小A在家都是大人喂飯的,吃飯可費勁。
奶奶像個孫子,跟在后頭端著碗:
“大寶哎,吃一口啊~”
“乖啊,吃一口奶奶帶你去游樂場~”
“快吃一口,吃一口長大個!”
而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一口飯吃進嘴里還得含上幾分鐘。一頓飯吃了半個小時才吃了一半,都涼了。
而小B在家都是自己吃飯的,二十幾個月,已經(jīng)能獨立拿勺子吃飯。
雖然偶爾揮灑出來一點,但那股子專注的勁頭讓小A奶奶都看呆了。
禁不住的直念叨:
“唉,這孩子神了唉!”
而小B的媽媽很淡定:
“阿姨你讓他自己吃,他也可以啊!”
“嗯,不行,我家孩子不能自己吃!”
“那弄得到處都是可怎么辦!”
“燙到孩子可怎么辦!”
“自己吃那全都浪費了!”
小B媽媽沒說話,只是笑笑。
小A奶奶繼續(xù)撅著屁股求孫子吃飯去了,這時小B吃完了,伸出小手:
”媽媽洗手!”
實際上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觀察到,
小A的手部精細動作一般,而小B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遠超同齡。
究其原因,竟然是小B一直都自己吃飯。
從小自己用手,各種食材各種溫度都有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給予了小B最豐富的手部鍛煉。
小B這樣的孩子將來上學了,無論是寫字還是手眼協(xié)調(diào)也都將優(yōu)于同齡。
學習起來自然也會事半功倍。
吃飯的事竟能影響到以后的學習,沒想到吧?可是0-3歲的發(fā)展階段就是辣么的重要,不服不行!
3
其實帶孩子就像一次創(chuàng)業(yè),父母就是CEO。
如果團隊干活總是需要催促,效率必然不高。而聰明的領(lǐng)導會給團隊立規(guī)矩,使團隊自動自發(fā)的工作,效率比領(lǐng)導攆著催促好多了。
孩子也需要養(yǎng)成正向的習慣,立下規(guī)矩。
就像小B一樣,自己就能吃飯,這樣不僅家長省事,小B自己習慣也好,皆大歡喜。
而現(xiàn)在太多家長只知道一味的擔心。
就像小A的奶奶,圖著眼前的省事干凈,卻忽略了孩子長遠的發(fā)展(實際攆著喂飯,也并不省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頓兩頓的給孩子塞飽,不如讓孩子自己學會吃飯。
好習慣的養(yǎng)成前期看起來充滿困難。臟啊,亂啊,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就是這樣鍛煉的。
臟了家長就辛苦點,只要幾個月,孩子就會在獨立吃飯上有長足的進步。
半年,基本就可以自己吃了。
因為吃飯的事把孩子逼急了,則會產(chǎn)生厭食。
就像我關(guān)注到的另一個孩子。
當我看到他第一反應(yīng),就是圖片里看到的非洲難民搬的小男孩,真的骨瘦如柴。
接觸幾次才知道,從小家里老人逼著吃飯,孩子慢慢的開始怎么逼著也不吃。
甚至在幼兒園,老師都要求自己吃飯,家長給老師塞紅包,求老師給喂,鬧得孩子幼兒園也不想去。
現(xiàn)在孩子不僅身體發(fā)育不好,性格內(nèi)向封閉,學東西也比同齡孩子慢,沒辦法找到了早教中心。
額,我想說,早教老師也不是霍格沃茨的女巫,過了那個最佳的時間段,老師也不能保證能糾正過來。
4
所以,今天的話題很細分,很垂直。
孩子吃飯時候看動畫片可不可以?
孩子挑食的28個小技巧?
孩子不吃飯,會不會影響身體發(fā)育?
這些我們都不討論,而是建議家長們:
從添加輔食開始就讓孩子自己嘗試著吃,不要過多的干預(yù)!
我們中國式育兒最大的問題就是界限的模糊!
往往孩子應(yīng)該獨立去體驗去經(jīng)歷的事,都被家長硬生生的干預(yù)了。
不要說長大了以后的學業(yè)、戀愛、就業(yè),小時候連吃飯也不能獨自完成。
往往孩子產(chǎn)生了問題,
家長會說你這孩子真難帶,毛病真多。
這就像知乎網(wǎng)友的一句話,怎么說的來著:
我們總是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卻不揉揉自己眼里的沙子。
你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干涉孩子,當孩子按照你的意愿長歪了,怎么還埋怨孩子?
做你的孩子還真是藍瘦呢!
0424
如果你喜歡,點個贊再走吧~